塞上的百灵
——记青年民歌手郭云琴
曹正东 霍向贵
“陕北民间歌舞之乡”之称的榆林地区,近几年来,民间歌手一批批涌现了出来,地区民间艺术团郭云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郭云琴年方二十七岁。自幼对民间音乐有一种特殊的爱好。后来考进了米脂县秦腔剧团。由于她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因此进步很快,不多时就学会了秦腔的基本唱腔,以后又学会了陕北碗碗腔唱腔和不少民歌小调。她那甜美的音色,热情奔放的歌唱,朴素大方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七八年夏在省民族民间唱法音乐会上,郭云琴脱颖而出,她演唱的第一首曲子《陕北碗碗腔》第一句的高音起腔和长达十六拍的拖腔,唱得那样自然婉转、轻松洒脱、优美动听;第二首《兰花花》里的“花”字又是那样轻巧、美妙、坚定、悲怒,把兰花花时而如笑如怒,时而如泣如诉的情绪表演得活灵活现。以后小郭又参加了全国民族民间唱法调唱会、国际招待晚会和西北音乐周“长安音乐会”的演出,引起了外宾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们的强烈反响,人们形容她的歌声是百灵婉转,象泉水清亮,听来令人感到春天的气息,闻到泥土的芳香。
郭云琴的演唱何以能如此成功地扣人心扉呢?除了她有一付生就的甜润歌喉和掌握了较好的歌唱技巧外,更主要的是她长期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深深根植于民间艺术土壤之中,这对她演唱风格的形成,也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有些好心人劝她学洋的一套,可她说:“我学民歌起家,陕北人民喜欢的我就唱,我要为陕北人民好好唱一辈子”。她的演唱,从不追求娇柔造作的趣味,也不哗众取宠地去获取所谓效果,始终保持着自己朴实、大方、自然的民族民间演唱风格。
我们深信,山沟沟里的这只百灵鸟会展翅高飞,飞向远方;她那明快、活泼而甜美的歌声,将象那清亮的泉水,流向祖国大地,流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