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4年08月21日
第4版
04

吐丝、酿蜜与写诗

韦克家

我国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他用显而易见的事实,确切而形象地阐明了一个最基本、最深刻的道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现实是诗歌的诱因,生活是素材的源泉;构思、提炼加上润色、渲染,才能孕育和诞生出真正的诗篇。

举世闻名的德国诗人歌德,正是由于从现实中受到暗示,以现实为基础,把感性的、生动的、可喜可爱的、丰富多彩的印象接受到内心里,才写出了长达一万二千余行的不朽诗剧《浮士德》等大量脍炙人口的好作品。正如歌德自己所说:“我写诗向来不弄虚作假。凡是我没有经历过的东西,没有迫使我非写诗不可的东西,我从来就不用写诗来表达它。我也只在恋爱中才写情诗。我不尊重凭空虚构的诗。”

当然,恰恰与丝非桑、蜜非花一样,诗歌毕竟不是对生活的直观的、机械的写照。这里面有一个“食”与“吐”,“采”与“酿”的复杂过程——一种艰难辛苦的创造性劳动。作为诗人,所要做的事,就是用艺术方式把直观的印象融汇贯通起来,加以润色,然后用生动的描绘把它们提供给读者,使他们接受到的印象和作者自己原先所接受的相同。

看来,要掌握这种“融汇贯通”与“生动描绘”的本领,首当其冲的是具备春蚕与蜜蜂的情神——食桑而吐丝,采花而酿蜜……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