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进取的西北国棉五厂
本报通讯员 亚明 书印
西北国棉五厂座落在古城西安的纺织城。这个厂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指引下,勇于创新,锐意进取,连年都为国家做出新的贡献,是我省纺织行业的先进骨干企业之一。
西北国棉五厂筹建于一九五四年十月,一九五七年底正式开工投产,是我国“一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建厂初期,这个厂只能生产三、四个窄幅品种的中、低档纯棉织物,年产值五千七百多万元。经过二十七年艰苦曲折的创业奋斗,现在已成为拥有十万多枚纱锭、一万三千多枚线锭、三千四百多台多种筘幅织布机的大型全能纺织企业,年产值和利润均占全省纺织企业的首位。开厂二十七年共为国家积累资金八亿五千万元,等于建厂投资的二十点五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里的生产发展突飞猛进,经济效益连年创新。一九七九至一九八一年,产值每年递增11%,税利每年递增13.33°%,曾先后被命名为省和全国的先进企业。
近几年来,由于纺织品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国家采取了多项调整政策,纺织企业的经济收益大幅度下降。面对这一严峻考验,国棉五厂的领导和同志们没有畏葸不前,而是正视现实,迎难而上,狠抓企业整顿,从各个方面提高企业素质,增强应变能力,在产品降价、原棉提价、税率调整等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使利润减少574万元的情况下,实现利润和上交利润却分别比八二年增长了1.3%和1.84%受到省政府的嘉奖。
国棉五厂这几年走的是一条以产品为龙头,技术进步为动力,加强管理为基础,不断增强应变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的路子。早在一九七九年,五厂领导就有预见地作出了更新改造老机,发展花色品种的决策。他们大胆使用、充分发挥了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从解决本厂纺供不上织的不平衡状况入手,对原有设备进行了改造。使单机效能提高了一倍多。并在此基础上,自力更生建造了新厂房,增装了二万锭,的专纺中长细纱机,为发展中长纤维产品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他们根据市场需要,与陕西二印引进的一套宽福中长织物染整线配了套,填补了我省的空白,仅四十天就收回了全部投资。国内外市场急剧的变化和激烈的竞争,更加激励他们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去年他们改造了504台织布机,今年他们决心通过更新和改造将剩余的窄幅布机全部“吃”掉,更换为新机,以提高对国内外市场的适应能力。
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开发新品种提供了先决条件。国棉五厂在短短的几年中建成了三条新的生产线,试制了一百多个新产品,提高了占领市场的主动性。
在产品质量方面,他们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了保证管理体系,积极开展了质量创优活动。许多产品自八〇年以来一直保持着纺织部优质产品称号,八三年21 x 21纯棉纱直贡呢还荣获了全国优质产品银质奖。
今年,他们根据中央关于对外扩大开放,对内搞好改革的精神,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与外商、港商谈判,承接了1800多万码布的来料加工和补偿贸易;签订了160多台喷气织机的引进合同;与港商合资经营了一项企业,初步打开了引进和出口的新局面。
在加快城市改革步伐中,西北国棉五厂已于八月六日正式试行厂长负责制。这在我省国营企业中还是第一家。厂长负责制的试行,使党政工各执其事,增强了企业的生命力,也进一步调动了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目前他们从上到下,正全面落实经济承包的九项配套改革方案,努力为开创纺织工业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题图照片 师凡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