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和女子足球
西娣
现代足球运动的发源地,是公元十一世纪时的英国。但在我国古代,却也有过与其类似的运动项目。《轩辕黄帝传》载:黄帝令作蹴鞠之戏,以练武士。其中的“蹴”字,乃用脚踢之意;而“鞠”,另据《太平清话》诠释,乃是一种“以革为圆囊实以毛发”的物事。如此看来,蹴鞠即为踢足球了。
足球运动在战国以及两汉、三国时期都颇盛行。《史记》中的“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踏鞠(按:古籍中蹴鞠的另一种说法)者。”《汉书》中的“(霍)去病在塞外……,尚穿域踏鞠也。”《会稽典录》中的“汉末三国鼎峙,年兴金革,上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就都能证明这一点。不过,在我国的足球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是唐代时充气足球的出现。唐人编撰的《初学记》一书曾写道,鞠在古代是“用毛纠结为之”,而“今用皮,嘘气闭而蹴之”。还有,同现代足球运动相似的挂网球门的出现,也是在唐代。那时,就已经实行分成两队比赛,以射入对方球门的多少来分胜负的规则了。
不过,我国古代的足球运动,在分队比赛以外,更多的还是一种有着杂技色彩的表演。据《酉阳杂俎》载,唐人张芬长于跳起踢球接球,他能跳起一脚把球踢到“高及半塔”,令人叹为观止。《燕山丛录》说,有个叫韩承义的道士,长于踢球,“肩、背、膺、腹皆可代足”,能“使鞠绕身,终日不堕”。
至于女子踢足球,在两汉时,就已经出现。史载汉高祖时宫廷之内就有供宫女玩乐的足球场;另外,建于东汉延光二年的启母阙(位于嵩山南麓启母祠前。阙:石牌坊)上,也有一个头挽高髻,身材修长的女子,两臂摆动,双脚跳起,弯着腰正在踢球。后来,在明初和明末,还出现过两位女球星。前者是《太平广记》中所载的民间女艺人彭云秀,她可以使足球“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旋转纵横”,“绕身不堕”。后者是崇祯的宠妃田氏,她踢起球来“风度安雅,众莫能及”被人誉为若“一簇彩云飞便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