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的表叔之类
秦耕
某公找一位做领导的表叔通关节。见面相视,领导言之“不认识”。某公赶忙呈一信说:“是我表哥作荐。”领导展信后,恍然有所悟:“原来我是你表哥的表哥的表叔呵!”
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表叔”,其“表”是“叔”,其实是“攀龙附凤”。《汉书·叙传下》载:“舞阳鼓刀,舔公厩驺。颍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风,并乘天衢。 ”好家伙,连樊哙、夏侯婴、灌婴、卿商这些人的发迹都与巴结或投靠权势者有些关系,难怪后世的效法者总是不乏其人。
靠“擎龙鳞、附风冀”,虽然也常能飞黄腾达,光宗耀祖,得到好处,但毕竟有失人格,不大光彩。所以即使在裙带风盛行的封建社会,也为正直之士所不齿。北宋仁宗时,京城禁军里有一个普通兵士叫狄青,出身寒微,但武艺高强。后来戍边,屡建战功,经范仲淹举荐。逐级升迁,官至枢密使。这时有人觉得他的出身和地位太不相称,劝他与唐朝名相狄仁杰续家谱,认狄公做祖宗。狄青回答说:“我本来是个出身低微的人,偶然碰到机会得到高位,怎么能跟狄公高攀呢?”这种实事求是的自立精神,今天看来也是光彩夺目,可资借鉴的。
人都不免有家室儿女。儿大当婚,女大当嫁,攀亲也在所难免。但是,攀亲未必就要“攀高”。更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利一味的去攀龙附凤,趋炎附势。三亲六故也并非不可认。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亲朋之间互相做些事情,帮些忙,也是人之常情。但做为一个正直的人,尤其做为共产党员,应当更多地想到人民群众。在这一点上,朱伯儒同志堪称楷模。一次,一位多年受他资助照顾的孤寡老人流着眼泪问他:“人家是巴结有权有势的人,你却巴结我。我一个孤寡老汉,有啥值得你高攀的?”朱伯儒诚恳地回答:“老人家,你说共产党员不‘高攀’群众,‘高攀’谁呢?”我觉得老人的提问和朱伯儒的回答,都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