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街头采风
齐树华 宋若红 柳江河
“买就买好的”
前些年有句老话,叫“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如今,这句话早不吃香了。相反,“能挣会花”的说法,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节日期间,我们来到唐城百货大厦地下宫,看到俩位年轻妇女正在挑选卷发器,这卷发器前些年还是滞销货,现在一上柜就完。她们先拿一套二十元的,打开盒一瞥,就推到一边。又拿了一套三十二元的,仔细看过,正想买下,突然发现还有一种,就让营业员取出,开盒一看,兴奋地对同伴说:“这套好,壳壳还是电镀的。”营业员告诉她,这是刚进的货,下午才能知道价格,是否先买那套三十二元的。她们将脖子一拧:“不,要买就买个好的。”
礼品也要拿出手
探亲访友,总要带些礼品,于是礼品商品应运而生。在节日的柜台上,我们看到有礼品食品、礼品酒、礼品服装、礼品餐具、礼品糖果等等。前些年那种“炸药包”上盖张红纸的礼品,已被各式精巧的外包玻璃纸盒的礼品所替换。
钟楼食品店内,不足五分钟,就有四个人买礼品蛋糕,一位妇女拿着买到的礼品蛋糕自言自语地说:“还是这大方,能够拿出手。”一位中年男子怀抱三盒印有“荣华富贵”字样的长白山礼品酒,连称:“不贵,不贵。”
如果你稍加留心,就会发现买盒装食品的人很多,买散装糕点却寥寥无几。烟酒柜台上,一位中年顾客因为礼品酒的包装盒破了一点,再三请营业员给他,换一盒,营业员向他解释,这不影响酒的质量,他对营业员说:“你说得对着呢,不过,我是送人的,这盒子一烂,就不好看了。”
酱油不贵不好吃
在钟楼茶叶店,我们被一位精神矍烁的老人吸引住了,只见他正买好几包红茶往包包里放。包包里已放了牛油炒面。老人说:“老人适宜喝红茶,可两块多钱的红茶就喝不成,还是这七块多的差不多。”我们看他的包包已经装满,就说:“您买得可真不少。”“还有呢。”说着,老人指指脚下,可不,地下还有一个提篮,内放两个塑料桶。“是打酒?”“不不是,来打酱油。我家在咸阳渭河滩,那里两毛钱的酱油不好吃,听说炭市街有好酱油,这次专程来买些。”说完,老人背上提包,提上篮,向炭市街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