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渔鼓
关润娟
《陕南渔鼓》流行于汉水两岸,秦巴山区。据陕南不少县志记载,《陕南渔鼓》始于宋代,源于古刹道士劝善之乐。《陕南渔鼓》的传统表演,是一人手执尖板,怀抱渔鼓筒,右手扣鼓,左手击节,边走边唱。艺人常出现于茶楼酒肆、山乡农舍,萍踪无定,四处飘零。《陕南渔鼓》曲调优美,自然,具有抒情幽雅的陕南乡土气息。由于旧社会的肆意摧残,解放前夕,这个曲种已趋湮没。建国以后。各地文化部门大力支持,才得以恢复和发展。1976年,经汉中地区艺术馆加工辅导,增加了板胡,三弦、二胡、梆子、碰铃、小钗等伴奏乐器。演出形式为座唱,表演者数人,均怀抱渔鼓筒,边唱边扣鼓。或由一、二人主唱,众人帮腔,每人各操一件乐器进行伴奏。 《陕南渔鼓》的传统曲目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爱情故事,如《斩韩信》、《五台会兄》,《度林关》、《占花魁》、《玉蜻蜓》等。近年来也创作了不少新曲目,其中歌颂张志新的故事——《悲歌一曲伴雷鸣》,获陕西省一九七九年文艺会演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