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地质公司一九四队总工程师俞桂英
荒原跋涉二十春
头顶蓝天,脚踩荒原,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二十余年,俞桂英就这样走过来了。青海湖畔的冰雪,陕北高原的严霜,还有那极“左”路线的风风雨雨,都未能动摇她为煤海绘蓝图的初衷。
一九七九年,转战南北的俞桂英又接受了一个大型的科研项目,当时她面临着资料少、人员缺,技术力量薄弱等困难,但她没有退缩。为了在煤田地质研究中闯出一条路子,俞桂英不顾年近半百,从筹备,计划到采样、实测,都和年轻同志们一起干。几乎每天都要趴在露天坑里观察记录,采样打化石,背起三四十斤的标本,从坑底背到驻地,有时要走二十多里路。仅他们背回的样品就有五吨多,终于建立起第一个实测剖面的标本。接着,他们小组又继续完成了六个剖面的实测工作。
面对着大量的野外实测资料,如何进行分析研究和提炼总结呢?本系统没有可借鉴的先例,这位由普通技术员成长起来的地质工程师也缺乏经验。于是,她就如饥似渴地钻研国内外有关资料与最新著作,利用各种开会和学术活动的机会向专家们请教,同时打破了煤田地质的圈子,向石油地质系统学习。就这样,经过夜以继日的拚搏,俞桂英首先编写出了焦坪剖面总结,建立了两种沉积模式。接着,她又挑选难度大的含煤地层,科学地将其划分为三个沉积环境类型,并提出它们的赋煤规律,受到有关会议和专家们的肯定,为陕北煤海的开发作出了贡献。
杨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