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陈宝元和他的“丰宝”公司
本报记者 杨明洲
微黑的面庞,愍厚而和善的目
光,穿一件雪花呢大衣,头戴一顶鸭舌帽。眼前的这位中年人,就是闻名全省的宝鸡县宝丰村农工商总工司经理陈宝元。
在西安人民大厦参加农民企业家座谈会期间,陈宝元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摔盆子厂长”
当问到他在一次订货会上摔铝盆的传闻时,这位四十岁的经理笑了。他说:“那次出洋相,也是被逼出来的。……”
一九八〇年初,经陈宝元近半年时间的奔波,宝丰大队铝制品厂办起来了。产品很快打出了宝鸡市,又打向全省。这年夏天,他又带着厂里产的铝盆样品,前往河北邯郸参加了全国三类物资订货会。
在这次订货会上,尽管他们的铝制品以物美价廉而吸引了订户,但不少人还是对这个队办厂的产品不放心。陈宝元就当着订户的面,将陈列的自产铝盆一抛两米多高,接二连三地摔在水泥地板上。“咣啷、咣啷”的声音引来不少人围观,大家看到摔过的盆子竟不裂纹,不变形,都啧啧称赞。于是,四川、河北等地的客人们纷纷前来订货,北京市这一次就订了他们的大铝盆五千多。
从此以后,这个不到五十人的铝制品厂,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年产值达到一百万元。
这个公司的同志告诉记者,陈宝元过去在公社当采购员,一九七九年回大队后才开始创业的。他四处跑信息,跑设备,亲自搭班子。不但使濒于倒闭的大队综合厂红火起来,而且在办起铝制品厂的同时,还办起水泥制品厂,接着又办起了印刷厂、白板纸厂等七个企业。八一年他从四川广汉县的经验受到启发,开始谋划着成立宝丰工商公司,当年公司收入达到六十五万元,八二年又达到八十万元。
改革有高招
“你报企业一定有
不少经验吧?”记者提
出问题后,陈经理略微
沉思了一会儿,便客气
地说:“实在谈不上经验,做法倒有几条。”“一是全面实行厂长承包制”,他告诉我们,从去年开始,公司对全村所有企业实行了
“一人牵头,集体承
包”,并对承包人定收入、定利润,定奖金。如铝制品厂完成了收入,利润指标,奖给正副厂长七百元。
“二是改革用工和工资制度,打掉乡镇企业的铁饭碗”。陈宝元说。为了改变过去乡镇企业职工能进不能出的状况,他们在各企业对职工一律实行为期一年的合同制,年初订合同,中途可以随时解雇,表现好的下年继续订。他们还实行了浮动工资制,干部每月领工资百分之五十,职工领工资的百分之七十,年终结算,完成任务后,再将浮动的部分和奖金一并付清。
“三是还权于民,还利于民。”从八三年底开始,他们将全公司三十四万元资产、按前四年的人口、劳力,工分折股到户,年终从税后利润中抽出百分之十,按股分红,使全村所有的入股户从中得到实惠,把企业的效益与家家户户挂起勾来。公司还鼓励职工入股,现已集资八万三千元,提供了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四是招聘大财神,使用活财神,培养小财神。”陈经理谈到这里,特别加重了语气,他说:“农村还是缺文化科学技术,人才就是办企业的财神啊!”近年来,他们对招聘的工程师、技术员、技术工人二十余人,均由公司包干伙食,每人净收入工资一百元至二百元;对本企业的能人也大胆重用提拔,还办了业余学校进行培训;为了培养下一代的财神,从去年初开始,由公司出书费、学费,让全村的小学学生免费上学。凡考上中专或大学的学生,公司分别奖给二百或三百元。
“宝丰”展新容
“党的好政策给我们开拓了致富路,我们靠改革实现了经济翻番再翻番。”陈宝元自豪地说,他们公司已办起了十三个企业,有八十五个产品,不少产品远销北京、贵州、四川、河南等地。八三年总收入突破了一百万元,八四年企业总收入达三百零八万元,比八〇年增长了七倍半,实现了利税五十八万元,全村人均分配四百八十余元。
现在,宝丰村这个在七分地上搞饭吃的高产穷村已彻底变化了。全村从事企业生产的职工达到六百四十二人,占总劳力的百分之七十八,工副业总收入占到总收入的百分幺九十四。职工实行的也是八小时工作制,月工资最低在五十八元以上,高的拿到一百元。奖金档次也拉开了,除了企业承包人每年可以拿到二千多元外,每名职工也可以拿到一百至五百元。这个村连十三名残疾者也安排了工作,不存在剩余劳力的问题了。
在握别的时候,陈宝元热情地对记者说:“随着农村企业的发展,今日的宝丰村,无论是产业结构、农民物质生活还是文化生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欢迎城里人来宝丰作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