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梁启超旧居
张应超
在广东省参加戊戍维新运动学术讨论会期间,笔者有幸谒访了戊戍维新运动中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梁启超的故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一八七三年出生于风景秀丽的粤南水乡一—新会县熊子山下的茶坑村。
今日的梁启超故居,已经完全不是昔人过访的那种“瓦损窗残狭巷深”的凄凉景象了。一座带阁楼的小院修葺一新,精巧而实用,已作梁启超故居纪念馆。馆内陈列着梁启超的遗墨、生平活动照片及其他器物,其中有一幅合影照片,是梁启超在北京会见印度诗哲泰戈尔时摄的,非常珍贵。纪念馆还展出了梁启超生前收藏一只先秦时代的古乐器编钟,说明了他对祖国历史文物的珍爱。纪念馆内的桌、椅、电风扇等物都是一位爱国华侨捐赠的,这反映了侨居海外的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热爱和怀念。
茶坑村外有一座古朴的二层小楼,梁启超早年曾在此读书。距村不远的熊子山上有凌云塔,是梁启超少年时代足迹常到之处。登上塔顶,极目远眺,楼房参差,错落有致,水陆交通网四通八达,大好河山尽收眼底,我不由得默咏起梁启超所写的《登塔》诗:
朝登凌云塔,引领望四极。
暮登凌云塔,天地渐昏黑。
日月有晦明,回时寒暑易。
为何多变幻?此理无人识。
我欲问苍天,苍天长默默。
我欲问孔子。孔子难解释。
搔首独徘徊,此理终难得。
据记载,梁启超十一岁即中秀才,此诗即作于此年。下塔后,我一直在想,一个童稚之龄的少年,竟能写出这样气势磅礴、思想深沉的诗句,的确难能可贵。据说当年梁启超的祖父看了这首诗后,怒责他竟敢冒犯苍天与孔圣人,简直是大逆不道。今天看来,梁启超少年时代就胸怀大志,而且善于独立思考,这种良好学风很值得称道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