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极的日子里
一访我省赴南极考察队员刘永诺
本报记者 柳叶
人们常说“天涯海角”,但准能说清楚哪里是天涯海角呢?
南极,才是真正的天之涯,地之角。有史以来,它一直用几千米厚的冰层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着。其面目鲜为人知。它对人类来说,是一个颇具诱惑力的谜。
一九八〇年,我国第一次派出两名科学工作者赴南极考察。去年十一月,我国又派出了一个庞大的赴南极考察编队,首次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进行考察和建站活动。陕西省测绘局第一测绘大队总工程师刘永诺,做为我省维一的考察队员,有幸去领略那绮丽的风光,去那勘寻诱人的“谜底”。刘永诺和他的战友们,在千里冰封的极寒世界,渡过了一百多个日日夜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谱写了新的篇章。
四月十六日,刘永诺载誉凯旋。他情趣盎然地向记者谈起了他们在南极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您好,乔治岛!”
去年十一月二十日早上,“向阳红十号”科学考察船和一艘打捞救生船,沐浴着冬日的朝阳,徐徐驶出上海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赴南极考察编队启航了。队员们挥舞着手手臂,告别了亲人和祖国,乘风破浪,直向那天涯海角驶去。
性暴的大海,不会用温柔迎接客人,每一次欢腾都掀起狂涛巨浪;害羞的礁石,不知道怎样向客人让路,每一个躲闪,都差点把客人碰撞;博大的天公,不懂得如何向等人赐送甘霖,每一次斟酒,都泼下倾盆暴雨……
轮船在风浪中颠簸,在暗礁间迂回,在暴雨里穿行。百分之八十的船员都被摇愰得呕吐了。然而,英勇的中华男儿,毫无畏惧,日夜兼程,勇往直前。他们横渡太平洋,绕道世界上最南端的城市乌斯怀亚,穿过德雷克海峡,于十二月二十五日抵达南极德兰群岛中的乔治岛。屈指算来,他们在海上整整航行了三十五个昼夜,航程达四万多里。当天海相连处终于显露出乔治岛那银色的背脊时,队员们兴奋得欢跳起来。
乔治岛,你好!
乔治岛,我们来了!中华男儿也要在你这儿扎下营盘了!
好一个“南极速度” 乔治岛是南设德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东西长约四十三海里,南北宽约十五海里。目前,阿根廷、智利、苏联、波兰、巴西、民主德国等国家,已在乔治岛上建立了科学考察站。
经过认真测视察看,我国南极长城站站址选定在乔治岛的菲尔斯半岛上。刘永诺告诉记者:这个站址位于南纬六十二度十三分,西经五十八度五十五分。它有三个有利条:附近海岸线长达二千余米,海滩开阔,有利于今后发展;附近有个淡水湖,水质较好,能够满足生活和工作用水的需要;三面环山,小海湾里风浪较小,便于小艇出入,有利于开展综合性考察。
站址一选定,紧张繁忙的建站准备工作便开始了。搭帐篷,卸物资,忙碌了近二十天。到八五年元月十七日,长城站正式破土动工。在这儿,不管是领导还是被领导,也不论是博士还是工程师,大家都一样是普通的劳动者。他们顶着狂风冲雪,冒着刺骨严寒,艰苦地劳动着。到二月十四日,仅用了二十七天,“中国南极长城站”的铜质站标便赫然地镶嵌在第一栋房的正门上方。长城站胜利建成了。其工作量之大,质量之高,速度之快,都是十分惊人的。同志们自豪地把这叫作“南极速度”。智利、阿很廷、苏联等“邻居”坐直升飞机、水陆两用船来道喜,他们走进防风保温的钢结构房屋里,看到每个房间都装修一新,漂亮舒适时,无不翘起大拇指称奇赞叹:“中国的速度了不起!”原来,“邻居”们建站时,一般都用了三四个月时间哩!。
友谊是没有国界的
南极,是个没有国界的地域。在这儿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彼此的来往也不受国界的制约。苏联、智利等国的考察队员常来串门,还热情地邀请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去做客。在互相来往中,双方都要做些“国家风味”的饭菜来招待客人。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