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5年05月07日

陕西工人报第3版 一生事业在邮花 假如街上流行红裙子 从工人到歌坛新秀 业余生活 图片新闻 干洗与干洗剂 处世的艺术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当前版:第A3版:第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3版
03

从工人到歌坛新秀

——访省乐团演员郑红

曲峰

人们也许会这样认为,歌唱演员的生活,是轻松的,丰富多彩的,富有诗意的。但是,“她却掉了不少眼泪。”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郑红的家中,她的妈妈告诉我的。

郑红,今年二十四岁,是一个工人出身却已崭露头角的歌坛新秀。一九八五年,她应邀参加了我省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她演唱的歌曲《是否、是否》,以宽广的声音,真切细腻的感情,而嬴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在郑红的家中,她的母亲接待了我,说,女儿前不久刚结婚,已不在家住了。我打量着这间闺房,墙上仍贴着郑红的自画像,玻璃板底下放着她跳巴蕾舞的照片。从关心女儿的慈母的口里,郑红在我脑子里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从小就编织着芭蕾舞明星的梦,深深迷恋着绘西,为唱歌哭过鼻子,可又有股倔劲。

第二天,我找到了郑红的新房,见到了出阁不久的新娘。她身材修长,面目洁秀,性格文静,显得纤巧而软弱,一看就象一个爱哭的姑娘。于是,我首先询问她哭鼻子的原因。

她说:“我确实哭过,而且是偷偷地哭。因为刚开始唱歌的时侯,有人说我是为了出风头,为了赚钱。我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受不了这种攻击,就回家偷偷地哭了。可是,哭归哭,眼泪擦干了照样练、哭声和歌声搀杂在一起。哭声低了,歌声却始终没有中断,我就这样坚持下来了,从一个工人业余歌手变成了阶西省乐团的正式演员。”

那么是什么支持着你?

她说:“因为我太爱唱歌了。中学毕业后,我就整天抱着录音机唱,录音机是我的第一个老师。跟着它,我学会了许多歌曲。开始我并没有意识到,我的命运会跟唱歌联在一起,只是在工厂的文艺晚会上,工人们的掌声,才使我下决心唱歌了。我这个人不论干什么事,只要干,就一定要干好。我抓紧一切时间练歌,甚至连走路、坐车、等人的时间,都不放过。有一次,我竞在厕所里不知不党地唱了好半天。”

“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条,还是观众给我的力量。一次我为演出请假的事,跟车间考勤员闹翻了,考勤员动手打了我,我的脸被打肿了,可我还是坚持上台演出。形象虽然差一点,但歌声并没有减色,那一天,在我的印象里,掌声似乎待别响。每当我的歌声和观众产生共鸣,得到观众的理解,我便把别的一切都忘记了。”

执着的追求使她初获成功,郑红的歌声逐渐被观众所熟悉,受到了社会的承认。有一位河北观众给她写信说:“你是歌坛上的希望。你博采众家之长,又具有自己的风格,希望你继续努力。”

是的,郑红正是按照观众所期望的去做的。她演唱的是流行歌曲,但她并不一味地模仿,而是在借鉴的基础上力求创新,追求一种深沉的、内在的美,一种清新淡雅的意境。她所唱的电影《英俊少年》中的插曲,完全摹仿男孩子的声音,观众都说,确实是声情并茂。但她却说自己还差得很远。她告诉我说,最近,她同丈夫一同排练了一组台湾电影“搭错车”中的插曲,她希望在这组歌曲演唱中,争取新的突破。

最后,她拿出了自己新买的唱片,请我同她一起欣赏。优美的音乐声在房中飘荡,我一边听一边翻着沙发上的杂志,这里有电影、电视、交响乐,还有绘画理论书。当我抬起头来再看她,发现她正在沉思,好象又陶醉在音乐中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