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出访”别感杨乾坤
堂堂武汉市长微服出访,挨了一顿臭骂,噢……
事情是这样富于戏剧性,真的应验了那句老话:“官凭印”。大印在手,自然平添了威风,抬高了身价。如果掌印出访,那还不是前呼后拥,声势豪壮。而接风的,洗尘的,不甘“寂寞”的,又有几个不是满脸堆笑?令人奇怪的是,那些满脸堆笑者往常那副神气,不知怎地忽然间“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只剩下口中的唯唯和脸上的溓恭。这恐怕就是“官大一级压死人”的缘故罢。
然而微服出访,却寒伧多了。尽管他还是他,但此时因无官印开路,便失了虎威。青衣小帽,一个鼻子两只眼,与庶民百姓有何不同?而遇到他的人,也是肉眼凡胎,没有特异功能,哪里辨得了什么真假?故尔在微服面前,就往往露出了当行本色,赤裸裸地无所遮掩。什么令呀禁呀,不行仍不行,不止偏不止。倘若你再不知趣,偏要究根问底,那就休怪无情了,谁叫你不亮“印”呢?
可好就好在不亮印,方识了“庐山”真面目,盖事物此时正处在“天然无雕饰”的状态,约略掺不了假;即使盘根错节,经此一访,也立时可以明析。难怪古来英君雄主,名相贤臣,尊此道者大有人在。就说况钟罢,此公若不私访,苏戌娟和熊友兰岂不身首异地?这两条人命,大概也象窦娥那样,冤哉枉也了。
只可惜微服出访之事,现在竞稀罕了起来。以官印抬身价者却所见不鲜,这些
“公仆”,只怕屈尊,只怕不突出,只怕威风得不够,就连出访也煞是热闹,但谁能保准他们不被那些表面文章搞晕头,甚或被假象蒙骗呢?
真有意思!一方是一味的报喜,一方是盲目的乐观。谁知在报喜和乐观之中,忧却出现了,悲却出现了,露出了“庐山真面目”;自然也露出了庶民百姓的不平之鸣。
于是,“官久渐觉民命轻”者,便采取了超然的态度,跻身于名利场了;而尚知民为重者,自然寝不安席,食不甘味,除掌印明察外,还要微服出访。
而偏偏有些事情,非得微服出访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