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5年06月21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思索·追求·前进 志当存高远 胡子的风波 “学习雷锋”没有过时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志当存高远

“你说,什么是陕西菜?条子肉、方块肉怕是不能代表我们陕西菜了。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口味也在变。”餐车厨师领班韩西武认真地说。他是陕西饮食学会会员,一个爱思索的人。据说烹调手艺颇佳,钱三强吃了他炒的菜亲自跑到餐车里向他致过谢。“各样的人有各样的口味,日本人爱吃鸡,非洲人爱吃糖醋,欧洲人喜欢牛肉,但外国人普遍不喜欢酱油,对海参也不感兴趣。大众化的乘客则需要酸辣,旅途中要加点刺激。”我们佩服他的细心,对本职工作没有真挚的爱,怕是不会有这样精细的总结。他说:“现在火车上都不供应四毛一份的盒饭了,我们还有,鸡旦卤面,外加两瓣大蒜,既增加食欲又经济实惠,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不是人人都能吃上芙蓉虾仁、黄焖鸡块的。”的确如此。

一位老大娘,被列车员安置在“老弱病残”专席上,周围的旅客都投以关切的目光,老太太抿着嘴露出欢偷的笑。镁光灯一闪,人们一惊,转过头来。当发现摄影的是一位穿铁路服的小伙时,大伙纷纷称赞:“抓得准”,“题材好,角度也好”,“这是我们车上的车辆电工董大新,省摄影协会会员。”车长对大伙说。

“这个名字很熟”,常看报纸的人说:“这个名子的确很熟。”爱看足球赛的人也这么说。他不单是列车上的电工,也是摄影师、足球运动员。八十年代的年轻人是多层次、多方面发展的,难道他们只是会扫地、倒开水么?“‘共青团列车’是藏龙卧虎之地!”列车长不止一次这样夸赞她手下的兵。这里有画写意花卉的能手,有拉得很不错的小提琴手,还有在刊物上不止一次发表过作品的文学爱好者。有青年的地方必定有思索、有追求、有奋斗也有进取。

陆静,一个参加工作才两个月便得到乘客普遍好评的列车员,现在是这趟车上的业余英语教员。她腼腆地对我们说:“我要当路遥那样的文学家。我考了两次大学,最后一次就差两分……”她那双清澈的眸子里闪出几分遗憾,“我还要上大学,在工作中学,在实践中学,争取三年内拿到大专文凭。列车员要当,文学家也要当。”

开饭时间到了,餐车人员紧张地忙碌起来。靠窗的一个外宾吃完了饭,要求结帐。餐车主任,十九岁的王贺用手势比划着外宾应交的数目。对方耸耸肩,不懂。王贺急出了汗,灵机一动,从自己兜里掏出了一把钱,凑出几张让对方看。外宾笑了,付了钱,王贺却陷入深思。“我这是怎么回事呢,”十九岁的主任对我们说,“再遇到这种情况可不能这么干了,我得学外语。您等着吧,下次您乘我们的车再看,我准能把英语学好。”

有个餐车服务员,十八岁,她悄悄地对我们说:“我要好好干,将来争取当个餐车主任。保密呀!”……

一个个多好的小青年啊!他们犹如一株株沾露的幼松,在抽芽,在成长,迸放着时代的色彩,吟唱着青春的颂歌!列车飞驶着,我们陷入了沉思。我们看到一辆充满朝气的、象征着民族希望的强有力的列车在祖国大地上奔驰。这是时代的骄傲!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