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5年07月09日

陕西工人报第3版 “永无”与“无数” 漫话我国的陶瓷 图片新闻 唐代的狮子舞和马伎 聪明的画师周世范 华罗庚的一幅春联 广告 璜 石

当前版:第A3版:第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3版
03

“永无”与“无数”

——忆郭沫若在东京鲁迅追悼会上的讲话

阎明

一九三六年十月末的东京,秋风凄凄,遍地落叶,我们一百多名中国留日学生,聚集在高田马场一座建筑物的二层楼上,满怀沉重的心情,哀悼刚刚逝世不久的鲁迅先生。会场庄严肃穆,布满了悼念的挽联和花圈。大会开始前,人们在静候着另一个人的到来。

 不一会,一辆出租汽车停到门口,在留日同学叶文津的陪同下,郭沫若先生匆匆下车,急步进入会场。日本刑事的监视与国民党右派学生随时有捣乱的可能,都不允许他在这样的会场多停留。

 追悼会开始,首先讲话的是郭沫若先生。他没有悲痛的声调,没有冗长的悼词,只说了不到两分钟话。他说:“昔日孔子死后,有人悼念孔子说:大哉孔子,孔子孔于。孔子之前,无一孔子,孔子之后,永无孔子。呜呼孔子,孔子!孔子!今天我们悼念伟大的鲁迅,也要借用这几句话:“大哉鲁迅,鲁迅鲁迅。鲁迅之前,无一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呜呼鲁迅,鲁迅!鲁迅!” 讲完,郭先生匆匆离开会场,在二、三名同学的护送下,回到他在千叶县的寓所。

“永无”与“无数”仅仅是两字之差,却道出了不同阶级的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前者从静止的观点出发,把历史上出现的伟大人物看成至高无上,既空前又绝后,社会的进步将会因一个人的死亡而停顿;后者虽不否认一个伟大人物的历史功勋和他对进步事业所起的巨大作用,但是,斗争绝不会因一个人倒下去而终止。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开拓者,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必将有千千万万人沿着鲁迅开拓的道路继续奋斗、继续开拓、续继创造。

事过五十年了,每每想起郭沫若先生的这段讲话,总会充满激情与遐想。今天,我把它奉献给年轻的读者,想必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