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5年09月17日
第4版
04

难忘的镜头

(随笔)

山阳  周知

历史影片《甲午风云》中有一组感人的镜头:我舰已身受重创,敌舰近在咫尺,正在这紧要关头,炮哑了!勇士们打开炮弹一看,里面装的不是炸药,而是沙子,结果是敌舰死里逃生,我方舰毁人亡。去年上映的故事片《高山下的花环》里也有一组与之相似的镜头:我对越自卫还击部队冲锋受阻,为打开通道,可爱的小战士、做着元帅梦的雷凯华,连装二炮而未响,最后竟牺牲在自己臭弹为敌人的炮火造成的杀伤机会里……

就上述两组镜头里的悲剧艺术效果而言,都是催人泪下、令人悲恨交加的。若究其原因,前—冲,炮弹是从外国买来的,不管外国奸商是否怀有什么政治目的,想赚钱而又不愿摊本,则是一条不容忽视的理由。而后一种就大不一样了:1974年,正值批林批孔高潮,虽然谁都知道炮弹主要用于对外战争,也没哪个人成心想让自己的国家挨打,之所以制造出臭弹的原因,主要是“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人们无法安心搞生产。如果说,上述两种臭弹的出现可归结为历史条件或作家的艺术虚构,可以理解也可以原谅的话,那么,对现在仍在制.。造“臭弹”者,就值得深长思之。

可不是么,临危的病人吃着假药,嗷嗷的婴儿喝着掺有杂物的奶粉,豆蔻年华的少女用着含有毒质的化妆品……这些“臭弹”造成的危害,能比真正的臭弹轻么?

记得《高山下的花环》上映后,有些国防厂的工人们含泪喊出:“我们再不造臭弹了!”现在我也希望听到有些钱迷心窍又无责任心的“臭弹”制造者,高喊一声:“我们再也不造假、残、次产品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