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潮
(散文)
孙瑾
那天早上,太阳刚刚跳出地平线,我和我的同伴已漫步在钱塘江大桥上。我的同伴是喝钱塘江水长大的,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了如指掌,正好是我理想的导游者。
同伴告诉我,钱塘江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一是钱塘江口的形状和别的江河不一样,它好象一个大喇叭,江口大,江身小;二是钱塘江口上有一个巨大的由分选良好的粉砂构成的拦门沙坎。当起潮时,潮水涌入江口,到达这里,就象碰到了一堵墙似的,一跃而上,把浪头掀得高高的,一层叠一层,就形成象墙壁一样直立在江面的浪头。这就是著名的钱塘江潮。
我们登上矗立在江边山上的六和塔。站在塔上看到的钱塘江宛如一条白练,左弯右拐地婉蜒伸向东方。“就在这儿看潮吧?”我征求同伴的意见。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话,却给我讲起一个故事来。
他说,小时候奶奶常给我讲六和填江的故事:说古时候性情暴躁的龙王住在钱塘江里,把潮水弄得涨落无有定时,常常淹没沿岸田地。那时江边住着一户穷苦的鱼民,夫妻俩以打鱼为生,带着一个儿子六和。有一天父母在江上打鱼翻船丧生,六和无依无靠,他又伤心,又愤怒,就一面哭着一面尽力把江边小山上石块搬下来,投进江里,他发誓要用石块把钱塘江填满。水晶宫里的屋顶和门窗,被六和丢的石块砸了许多窟窿,龙王也被石块砸歪了一只角,疼得嗷嗷直叫。龙王吓坏了,赶快带着虾兵蟹将来求饶。龙王说:“小孩、小孩,不要哭,不要骂,千万不要再投石块,你要金要银还是要珠宝,说出来我都给。”六和听了大声回答到:“我不要金银,不要珠宝,你要依我两件事。”龙王连忙问:“哪两件呀?”六和说:“第一件,马上把我娘送回来;第二件,从今后不准乱涨潮,潮水只许规规矩矩顺着河道走,涨到小山这里为止。”龙王无奈,只好都答应下来。从此后,钱江潮也有了规律,而且涨到那座小山也便稳下来。人们为了感谢六和治服龙王,为民造福,后人就在他搬石块的山上修起一座宝塔,这就是“六和塔”。噢!我明白了,在这里是不会看到涌潮的。
我们驱车赶往平时人们不常去的观潮点——七堡。可是到那儿一看,今天人还不少,而且多是年轻人。我们刚上江边大堤,忽然听到有人喊:“潮来了!”放眼望去,在那渺无边际的钱江口,隐隐出现一条白线,传来隆隆潮声,似有万面金鼓在水天连接的地方擂动。这时,江面上也起了大浪,浪花山就象一块五光十色的大宝石镶在万倾绿波中,我好奇的想去摸摸它,跑下大堤抢前几步奔上拦水坝,猛不防被身后同伴一把拉住:“快下来,太危险!”话音未落,只见一股浪头已扑上坝来,几丈高的浪花劈头盖脑地打在我们身上,一时无法睁开眼睛。“好险哪!”我脱口而出地说了一句,转身又奔回大堤。霎时涛声由远而近,在金灿灿的阳光下,只见那条白线一会儿变成一堵明晃晃的水晶壁高高地矗立在江面上,“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一会儿又化成浪团,象无数匹脱缰的野马咆哮着飞奔而来,哗啦!哗啦!潮头一个接一个地撞在拦水坝上,腾起半天高的水柱,铺天盖地抛落下来,瞬间天地晃动、满眼波光、震天动地的吼涛声震耳欲聋,不由得使人“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我这个只在电影中见过巨浪的北方女子,此刻身临其境,深感惊心动魄,真是:“别来几次梦中看,梦觉尚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