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5年11月15日
第2版
02

不用扬鞭自奋蹄

——记宝鸡市劳动模范张世芳

在宝鸡市工农服装厂的时装展销大厅里,三个模特儿分别穿着质地考究的男、女呢火衣和男西装表演。人们对那新颖的款式不断投以赞许的目光,同时也为服装的设计者张世芳的巧手匠心拍手叫绝。

六十三岁的张世芳,幼年家贫,识字不多,十六岁就开始学习缝纫技艺,是这个厂第一代的缝纫工。一九七九年,张师傅年迈退休了。以他的技术,当时完全可以到市场上摆摊赚钱,也可以受聘去其他单位,拿月工资三百元的高薪。但他却一心要为厂里再作贡献,于一九八一年应聘回厂任厂长技术顾问,负责金厂的技术指导。

应聘后,张师傅不是顾着问,顾不着就不问,而是把整个身心扑在了工作上。为了让产品进入全国市场,一九八三年他自费南下,在上海、苏州、杭州的服装市场上调查研究,还购买了不少服装带回参考。男套西服的制作难度大,技术性强,共有一百零三个工艺环节,张师傅就一个部位、一个环节地耐心量剪,不断创新。他设计、制作的套装西服在今年的全省服装评比会上名列第一,可以和上海的名牌产品相媲美。张师傅常说:“做衣服就和医生看病一样,因人而异,要讲究量体裁衣。只有对人体造型了如指掌,才能使顾客穿上满意的服装,点缀人们的生活色彩。

男西服在省、市出名后,来厂订做加工的络驿不绝,张师傅的工作更加繁忙。去年十二月,他有病住院,放心不下事前接下的订做出国服装的任务。每天在医院打完针后,仍要赶回厂里指导工人制作。张师傅还多次举办技术培训班,手把手地把技艺传授给青年,使他们成为生产中的技术骨干。

几年来,张世芳设计制作的男、女毛呢大衣和男西服,连续在部、省、市评比中夺魁,去年,他还被评为宝鸡市劳动模范。但是,他并没有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停息,而是以“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继续迈进。(张秦立)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