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材料
张秀澹
非晶材料是指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固体材料。非晶材料在国外被称为“梦般的材料”、“划时代的材料”。目前,正在大力开展研究和推广使用的非晶材料有非晶半导体和非晶合金。
非晶半导体的研究以非晶硅为中心。非晶硅的制造可采用半导体制造工艺中常采用的溅射法、真空蒸发法、离子工艺法、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淀积法和无机物合成法等。但是,大多是采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淀积法。
由于非晶硅的光吸收系数大,并可通过加微量杂质改变其导电类型及电阻率等,所以已用它制作薄膜非晶硅太阳电池。非晶硅太阳电池的主要特点是成本低廉,为结晶硅太阳电池1/50,已用作电子手表、计算器、电子玩具等电源。另一方面,利用非晶硅的光导性能好这一特点,已用它制作电子复印机、摄像管等的感光膜以及薄膜晶体管、二级管、耦合器、传感器等。
非晶合金的研究以FeBSic和FeBSi系的非晶磁性材料为主。它透磁率高、损耗低、高频特性好、硬度高。其开始应用于磁头、高频磁心、传感器等,接着用于电力变压器。在电力变压器中,如用非晶磁性材料代替硅钢片,其损耗可降到1/30。因此,从节能角度出发,美国、日本等国都致力于发展非晶变压器。但是,目前市场上只能提供100mm宽度的非晶磁性材料(预期不久的将来可达到150mm),只适合于制造0.5~100KVA的变压器。根据现在的制作技术,则可制造2000KVA的变压器。
推广使用非晶磁性材料的关键是价格问题。毫无疑问,非晶磁性材料的价格将随原材料产量的增加、制造工艺的改进、需要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在FeBSiC和FeBS i系材料中含有高价的B,因此材料成本的下降受到一定的限制,如采用连续的生产方式,预计到1986年,非晶磁性材料的价格约为硅钢片的两倍,到那时,低损耗带来的经济效益,完全能补偿它们之间的价格差而获得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