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早车”与“开夜车”
孟宪玲
许多青年学生和脑力劳动者习惯于夜晚学习和工作,有人作过调查,知识分子和文职人员有70%以上“开夜车”。然而,事实和科学研究都表明,“开夜车”对脑不利!
我们知道,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在二百多万年的漫长进化过程中,人类形成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节律。人体的血压、呼吸、脉搏、血糖量、血色素、氨基酸、尿量、副肾皮质激素的分泌量等,也都按昼夜规律而有节奏地变化。如果夜晚睡眠不足,又大量用脑,打破了人体节律,对人体没有好处。脑生理学研究证实,脑的下丘脑视交叉部位,存在着“人体钟”司令部。这个中枢被破坏了,人体就分不清白天黑夜,引起机体紊乱。脑在工作时,需要某种含氮化合物,而这种含氮化合物在脑中只限于睡眠状态才能创造。如夜晚睡眠不足,氮化合物供不上,就会造成大脑疲乏。人的副皮质激素只在黎明时分泌,如晚上入睡过迟,体温血压下降,全身松弛,到天明时就很少分泌,这样就会导致人体无力,工作精神减退。
对于夜间保证八小时睡眠的人来说,早晨至中午是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下午至晚间逐渐迟钝。在最迟钝的半夜工作两小时只相当于充足睡眠后的四十分钟左右。习惯于“开夜车”的人,可能是由于白天杂事太多,影响了精力集中,这样就应该把杂事集中办一下,然后用功伏案学习和工作。对于有“开夜车”习惯的人来说,最好改为晚早睡,凌晨开始工作,这样对提高效率和身体健康都有利。劝君“开早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