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与拜年
雷朴
阴历年最后一个晚上是“除夕”,民间向有“守岁”习惯。这天晚上,家人共坐,终夜不睡,送旧岁,迎新岁,叫做守岁。古代关于守岁记载颇多。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除夕》记载:“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杜甫有诗云:“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盂浩然《岁除夜有怀》诗云:“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古人这一夜有酒食相邀的;有互相馈赠岁礼的;有请僧道诵经、备酒送神的。而且,守岁至半夜子时,人们还要吃除夕晚上包好的饺子,取其:“更岁交子”(新旧年交替自子时起)之意,这也许是饺子名称的来由吧。“守岁”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关于“拜年”,也是有来由的。农历正月初一,旧俗亲友登门互拜,称之为“拜年”。拜年最早行于明时京师,士庶各拜亲友……不问识与不识,皆望门投刺,亦有不下马或不至其门而令人投名帖者。至清已遍及城乡各地。据宋吴自牧《梦梁录?正月》记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服往来拜节。”又据《荆楚岁时记》上说:“正月一日,三元之日也,……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拜年时还要备茶盒糕点以待宾客。客人有儿童拜年的要给用红纸裹着的“压岁钱”,故元代马臻霞《客中长至日偶成》一诗中说:“邻家聚饮分冬酒,稚子来须拜节钱。”直至现在,我国城乡拜年之风仍很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