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6年03月11日

陕西工人报第3版 鸡峰山观云雾 留侯祠记 游鼓 浪屿 这些州在哪里 我爱中华 登北塔寺记 西安碑林 (版画)

当前版:第A3版:第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3版
03

登北塔寺记

贾培熙

出差到苏州,与早年一位同事在街头邂逅。故交重逢,情热得如同燃炭。他遨我上“得月楼”,品尝了几道当地名菜,又主动导游,伴我去登北寺古塔。

“我们要去的所在,乃江南第一名塔。”路上,朋友津津有味地给我介绍:“那是一千七百年前,东吴大帝孙仲谋,为给其故世的老娘亲追荐冥福,特地建造的梵宫。所以,当初取名报恩寺。内中的浮图,是聘请发明‘木牛流马’的蜀汉丞相诸葛亮设计的。那孔明先生‘心术不正’,存心要看孙权的难堪,挖空心思,把塔设计的极其复杂难造。光塔顶之刹,就讲究什么青铜铸冶,形似葫芦,高要三丈六,重须五千四。岂料,吴中不乏能人,孙权把这事,交给了欧春子办理。欧春子的祖先欧冶子,是春秋时期,给阖闾造宝剑的干将的师兄,本领大得很。欧春子动员了成百上千的高手能匠,硬是用木炭烊铜,就……”

北寺塔的丽姿丰彩,我不曾目睹眼见。但关于它来龙去脉的资料,却看过多种。据资料称,孙权赤乌年间,确曾在此间营建过名日‘通玄’的佛寺。但其时并没有修塔。该寺塔的增设,是在两个多世纪后的萧梁之季。而寺的易名“报恩”,更是五代后期的事了。朋友所云,多与文献出入。但我不愿拂他的谈兴,只是“洗耳恭听”。

从“得月楼”到北寺塔,路并不远。所以朋友的掌故还没讲完,寺的山门便巍然横到了面前。我在朋友抢着去排长队买门票的当儿,观看了塔的外貌;它砖木结构,楼阁式样;塔身八面九层,体形逐层递减,比例掌握的十分适度匀称;总高约有七十多米,翘首上望,宛若一座孑立的陡削山峰,高耸入云;塔的八个侧面,面面底下均施平座,占地总面积,估计足有一亩;除底座和外壁显系砖砌之外,其余部分,均似木构;上上下下九层,层层无一不有腰檐,斗拱重重迭迭,交错纵横,挑托着着色的栏杆;加之重檐复宇,翼角晕飞,曲廊萦环,金盘塔刹,相轮如?,着实雄奇壮观。

入壶门,进内廊,循着曲折的木梯拾阶而上。但见每一层的正中,均为心室,室室皆以砖制仿木斗八藻井等作装修,各各古朴优雅,令人称赞我国古代建筑技艺的精绝奇妙。特别独特的是,每层门开八面,游人均可出而到得外廊之上,倚栏眺望,古城楼厦街道车水马龙的娇容尽收眼底。

左盘右旋,出出进进,颇耗体力。上到第七层,朋友已呼呼哧哧,汗渍衣衫,我亦头晕目眩,两腿坠铝,只好择一角隅,席地歇息。终于未臻“九重”,看其间的诸佛菩萨,将些什么信物把玩,便与朋友相扶相携,下落归返了人间。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