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6年03月14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一个可爱的缺点 厂情灼灼(速写) 春 李白的《丁都护歌》 丁玲名字的由来 “秋霜在心”刍议 (随笔) 停电(幽默画) “青春”小释 朝阳 清洁工王坦 验布姑娘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秋霜在心”刍议 (随笔)

霁帆

中唐著名苦吟诗人贾岛曾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自誉,二句虽无精警之处,却也小有说头。此句出自《自注》,下注于一首《送无可上人》诗后,诗中有佳句:“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三年得”言虽有过,而“双泪流”却合情理。铨次之间,姑妄言之也罢,姑妄想之亦可,有一点,委实令人信服,古人写诗是舍得尽其气力,倾注心血的。

苏轼有“郊寒岛瘦”的评语。“岛瘦”是评说贾岛写诗,苦能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可见苦吟诗人常有“秋霜在心”之感。“秋霜在心”出自杜牧的“欲识为诗苦”秋霜苦在心。 ”没有为诗之苦的至深感受,怎能写出这般状其苦心的诗句。在诗人如林,卷帙浩繁,名家辈出的唐代诗海扬帆,又何止一个苦吟的贾浪仙,“秋霜在心”的苦情,远非其例,诸位请看:孟浩然炼句,眉毛脱尽;自居易写诗眼神昏花难辨蚊蝇;杜荀鹤似在熬诗,耗尽心力,未老先衰;王维吟诗,误入醋瓮,落得个啼笑皆非……凡此苦衷,皆出于精雕细刻“秋霜在心”的结果。

诗语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遂见其冥思苫索;“精练诗句一头霜”遂见其劳心榨髓;“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遂见其舍本求诗;“生应辍无日,死是不吟时”遂见其爱诗成癖;“语不惊人死不休”遂见其恒心大志;“非为营生拙,皆因觅诗忙”遂见其废寝忘食。种种良苦之鸣,无一不在乎于寒彻骨髓,如剑似刀的“秋籍在心”之苦矣。

参古酌今,要写出讴歌时代,吟唱生活的好诗来,不经一番风霜苦,难得梅花放清香。今日的诗家与写诗者,若能得其古人之“霜”,扬长避短,是不愁写不出好诗来的。诗之繁荣的盛唐,既有难以数计的名篇佳作传世,视今朝之振兴,岂能置笔于一朝一暮而无憾。身居唐城,不禁使人万千感慨,情催一搏。以佳品兴旺当今诗坛,正是众望所归。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