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岩石趣
王承颜
月光岩,又名“晃岩”,俗称“龙头山”,位于久以“海上花园”或“音乐岛”而驰名中外的鼓浪屿海滨。因旭日东升,首当照耀其身而命名。这里涛声如雷,怪石嵯峨,一年四季百花溢香,林木葱郁。日光岩高90米,是岛上最高的一座石蜂,在这面积仅有1.84平方公里的海岛上,她显得格外突兀俊伟。
登临日光岩,使人尤感奇特的是,它既非层岩迭耸,又非坚石壁立,倒颇象是由一个不高明的匠师垒砌而成。那一块块石头都是园乎乎的,仿佛是由什么地方搬来的卵石,且大小悬殊,大者可达四五十米,小者则只有数米,甚或更小。它们有的横躺竖卧,有的空架争挤,或崛露,或凹瘪,滑光裸露,斑驳苍苍……乍然而视,给人以错杂无序,时有松坍之感,难怪游客到此心里不禁有几分惊恐呢!
日光岩的这种奇石异貌曾使游客久久不得其解。然而,地质工作者却揭开了它的面纱。
那还是在距今一亿多年的时候,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给地下的岩浆造成可乘之机——沿着虚弱地带上侵,在冷凝过程中,形成花岗岩(鼓浪屿均为此岩组成),并产生了三组互为垂直的裂缝,这三组裂缝犹如刀切豆腐块似的,硬是将花岗岩体“切割”成为大小不等的“立方体”。尔后覆盖其上的岩层剥落,花岗岩体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饱经风化剥蚀,裂缝地带便首当破损,于是在水的冲袭下,破碎者逐渐被裹携,裂缝逐渐被扩大,久而久之,那被切割的一块块岩石终于失去了原有的棱角,因其浑园如蛋,故称之“石蛋”。日光岩的奇貌正是由这些“石蛋”构成的。大自然的造化之功,为人们增添了多少游趣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