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是治学之道
杜洛
我国古代有位学者,终年手不释卷,学富五车。令人奇怪的是,他每年只用九个月读新书,而用三个月的时间读已经读过的书。这是何故?他说:这是在温习。他,就是明末的著名学者顾炎武。他采用的学习方法,就是重复学习法。
读书、学习常常遇到一些难点,有的难点只读一遍不容易搞懂,重复学习才能理解。宋朝有个人叫陈正之,他很想成为一个大学问家。他读书又快又多,但学到的东西却很少,常常以此苦恼。一天,他路遇朱熹,便向朱熹请教读书之道。朱熹针对他读书的弱点劝他:以后读书,每次只读五十个字,连续读它两三百遍,每遍皆用脑思之。陈正之采用这个方法读书,果然收效甚大,后来真的成了一个大学问家。“读书千遍,其意自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些古训告诉我们,学而时习之,乃是治学之道。
德国工人哲学家狄慈根有句名言:“重复是学习之母。”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学到的知识,如果只经过一次大脑,不仅记忆的痕迹很淡薄,而且遗忘率也很高,只有百分之五以下的信息能较长期地保留下来。而如果有计划地加以复习,且善于思考,大脑皮层的痕迹就会逐渐加深,记忆力就会加强。这正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