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6年09月16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月落姑苏 北戴河 (外二章) 您想去九寨沟吗? 秦岭烟云图 (国画) 纪游诗二首 碧海仙居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月落姑苏

匡燮

说实话,到苏州看寒山寺,我便是奔着这首诗来的,奔着这如画的夜色,悠悠的钟声,钟声中和着的淡淡的客愁: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到了寒山寺呢,我却有些许的不解了。

怎么可能呢?月亮已经落下去了,还会惊起夜宿的乌鸟吗?明月别枝惊鹊,想来是会有的,可这乌鸟何以偏偏要在月落后啼呢?是叹息月的归去么?是怕夜的到来么?还是被漫天的飞霜冻醒了呢?

要有一点月光该多好,又不该是满月的,最好是淡淡的半轮挂在树梢,再有薄薄的灰白的云,半隐半露着,在此种竟界里,江枫固然依稀可见,渔火也便没有了夜色中芒扎扎的刺眼,天地山川迷蒙蒙地溶融着,失却着明晰的轮廓,也就和客愁一并溶进苍茫的夜色中去了。想起了宦途的坎坷?民生的疾苦?对故乡的思念?反正,在这样的夜晚,愁对江枫渔火的时候,又传来了寒山寺悠悠的钟声,这位羁旅姑苏的诗人,无论如何是睡不着了。

那个带霜的寒夜,月亮已经落下去了,落到什么地方去了呢?真的,乌啼原是一座山,那轮月是落下乌啼了吗?

好一阵乱纷纷思绪的牵惹,连寒山寺也一走而过了。却并不遗憾。这寺和我见过的北方的寺院并没有大的不同,四合院式的布局,一进两进的,一样的有古树断碑,一样的有钟楼鼓楼,一样的有山门,有两廊,有大殿,大殿里一样的供着或庄或谐、或恶或善的神,只是这寒山寺里供着的两位得道的和尚,有些出奇。这和尚,一位叫寒山,一位叫拾得,据说是师徒俩,都是杀猪的,却忽然地彻悟了,彻悟了便立地成佛。传说有点儿粗俗,而寺却显出些灵动来。尤其那飞檐,弯弯的挑上去,老高老高,叫人不由得要想起演员那高高翘起的兰花指呢。

出了寒山寺,便是枫桥一那晚上诗人夜泊的枫桥了。那么大的一环,就搁在窄窄的河上,走上去,仿佛踏上一弓弯弯的虹,一轮满满的月,却没有枫。桥头那些葱茏的树,弯曲着长进蓝天,半空里,撑一顶绿盖出来,把斑驳的碎影荫住桥头。桥下一道水,乌乌的青色,不动。走近时,才见了脉脉的流,丢一颗石子下去,咕咚一声,便看不见了。一只小船系在桥头,却是现代化的水泥船,又不见船的主人,窄狭的舱里,零乱地丢了些土黄的稻草,干干的,作出一动不动的静来。而桥的那一头,对着一条小巷,窄而长,不能见到巷的尾,巷口却分明一道仄径,从桥头横过去,线似的,扯着一串篷布、地摊出来,于是,便有了沸沸扬扬的市声,传过这边的桥头来了。

可是,我是来寻诗的,寻那如丹的枫叶,枫叶上的寒霜;一叶小舟,小舟中满载的客愁。但那如丹的枫呢?载愁的船呢?是系在桥头的那只水泥船吗?我有些不能信了。便颠颠地走上了这座如虹如月的桥。一步一步向上走,树便一点一点往下低,站住时,远近的高屋低树,林园庙宇,就全在俯视中了。街是长街,巷乃水巷。但那水先是在野外横横竖竖地交错着的,明明的,一片又一片;亮亮的,一道又一道,款款地向巷中流过来,两排高低错落的屋就相对着了,开后门洗菜,下巷中行船,巷断了,横出一座桥,街上的人桥上过,小巷的船桥下行。那桥却是单拱的,圆圆的,远远的,是一轮月在凝固着。

尽是水巷,尽是小桥,便尽是凝固的月。

“君行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而我却要说,姑苏该是一座月的城呢。这便也一下的释然了。管他夜泊在哪一座枫桥呢?不管泊在哪座桥下,不都是泊着一轮月么?月明如昼,乌鸟又何以不啼呢?

哦,那轮月是落下姑苏来了吧。

悠悠的钟声响了,站枫桥高处,耳畔便有了一丝空气的震颤。我知道,那一定是游人又撞响寒山寺里那口古老的钟了。哦,姑苏城又要落下一轮月了。你看,远远的水巷上,不是正架着一座新桥么?!

游记专页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