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7年01月22日

陕西工人报第3版 自首的概念与处理 “粉刺血案” 谈法人 想不通 冒充公安人员被拘留 学法守法 建设两个文明 阴阳大裂变

当前版:第A3版:第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3版
03

阴阳大裂变

——关于现代婚姻的痛苦思考

苏晓康

情感的两极:爱与恨

一个妇联干部的工作手记

这是我们去机关办公室里最常见,于部们人人持有的那种笔记本,黄牛皮纸的封面,总是被揉搓得四角卷曲,纸皮起毛,象是一张经历了长时间感情折磨的疲惫呆滞的苦脸,幽幽地瞅着我。它的内囊里,的确就装殓着两颗灵魂的骨殖,已经干枯痿缩,却仿佛还微颤着活时的厮杀、挣扎,熬煎和撕裂……

今天上午接待了王秀华。她哭诉丈夫李均同她结婚没几年就见异思迁,另谋新欢,要闹离婚。又是一个女人的悲剧。已向法院起诉。王秀华带来了李均给她的起诉状子,理由是:王秀华无端怀疑他作风不好,四处告状,使他无法工作,造成感情破烈。喜新厌旧惯用者的离婚理由。他们自己在外面行为不轨,还不许妻子干涉,一干涉就说感情破裂。看来这个案子依然附合当前离婚纠纷的一般规律。赶快同法院接洽,要他们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不能判离。据王秀华反映,她是李均丧偶后同他结婚的,感情一直很好,李均在某杂志社由一般编辑升为副主编后,地位变了,常与一些女作者和女同事往来,思想慢慢发岔。这也附合喜新厌旧者的一般变化规律。地位高、知识高的一方要抛弃弱者一方,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此案亦不例外。(补记:经做工作,法院已判决不准离婚。男方无悔改迹象,扬言半年后还要起诉。此案又将是一桩长期讼诉,不闹个“几进宫”不会了结。)

李均果然第二次起诉。理由依旧。这是预料中的。除继续与法院协同步调,争取判驳,似乎还应求得與论的支持,遗责喜新厌旧者的不道德行为,使他们失去同情,陷入孤立,没有市场。已动员王秀华给报社写信。(补记:报纸发表了王秀华的文章,题为《请看当代陈世美的嘴脸》。李均愤而调离杂志社、到一家小厂当宣传干事,并扬言誓死离婚,今世永不再婚。为什么?)

李均又起诉了。这是第三次了。俗话说:事不过三。似应提个问号。报社转来他的申诉,法院也希望全面调查一次,不能再偏听女方。奇怪,我们一开始为什么没找李均谈谈?因为是“妇女娘家”的缘故?这叫偏听偏信吗?或叫先入为主?此案看来并不简单。我们应当有个立场。问题是站在妇女一边,还是站在正义一边,妇女大概并非总与正义为伍。

今天找李均谈了。王秀华提供的情况出入很大。依然是一个女人的悲剧,但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悲剧。因为爱得太深而变成恨,因为怕失去而无情逼迫,天下竟有这等感情。李均开始对她是满意的,她对他前妻之子很好。矛盾就从这孩子开始。她从孩子看出他对前妻情丝未绝,烧毁了一切可能勾起旧情的遗物,还改了孩子的名字,伤了他的心。一种女人的狭隘。由狭隘而生猜忌,不准他同女人来往。跟踪、侦察、监视、名为夫妻,实已同床异梦。在李均一边,已经寒心。无话、冷淡、瞒人、骗己。感情已经死了。女人在这时应该怎么办?王秀华的办法就是闹。到单位去撒泼,到领导跟前去哭,捕捉第三者的影子去告,等等。很熟悉、很常见的做法,也是某种规律?为什么我们常常只看到另一些规律?李均被闹掉了副主编,离婚官司由此而起。从爱彻底走向了恨。(补记:王秀华坚决不离。又到李均厂里要喝敌敌畏,厂里撵李均调走。法院当然更怕要喝敌敌畏的女人,再次判驳。李均找不到工作。这一切还有完没完?)

(十六)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