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7年02月14日

陕西工人报第6版 奇持的海洋公园 我爱中华 秦始皇陵中有活人殉葬吗? 青城晨雾 故宫的大缸与火灾 太平年月(木刻) 阴阳大裂变

当前版:第A6版:第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6版
06

秦始皇陵中有活人殉葬吗?

郭宝钧在《中国青铜器时代》中说:“丧葬是人生的终结,也是生活的余波,仍带有生活习惯的反映。”那是由于古时候的人们糊涂地认为生前惯受人侍奉的天子诸侯、王宫大臣死后仍须役使人;他们生前所关心的人,死后必然想念;他们生前的排场威武,死后也不能减色。因之在殷周时代便盛行了残酷的人殉制度。《墨子?节葬篇》说:“天子诸侯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杀人殉葬乃是早期奴隶制时代的风俗,世界各民族多有之。我国殷代尤为盛行。现代的考古发掘也证明了这一点。安阳小屯宫殿遗址和侯家庄殷王陵墓内都有大量的人殉。有的大墓人殉多至三四百人。有的殉者还随身配备有武器。战国以后,这风气逐渐衰微,但没有完全废止。直到明代初期这种恶习仍然被当时的帝王袭用。被殉葬的人大多数是被强杀的受奴役者,也有把人殉看作是一种荣幸自愿为其主殉葬的。

先秦和秦帝国中也流行着用活人殉葬的风气。《史记》载,春秋时代秦武公卒,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秦穆公死后,也殉葬了一百七十七人,连秦国的奄息、仲行、铖虎三个善良的臣也被杀殉了。秦国人作《黄鸟》诗追怀他们,对用人殉葬进行控诉。到了秦献公元年,秦国在实行改革时郑重地宣布“止从死。”但实际上从死并没有被完全禁止。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裁:公元前二百一十年,秦始皇逝世后,秦二世下令:秦始皇后宫无子者“皆令从死,死者甚众。”他们还怕工匠泄露墓中宝藏机关的秘密,又把在墓内做工的工匠全活埋在了墓中。《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工匠葬者无复出者。”据郭沫若先生推断从死者决不会下于后宫佳丽三千人。这是一次残酷的灭绝人性的集体大屠杀。许多年青的宫女和工匠青春就这样的被断送了。后代人们对他们的死寄与无限同情,创造了一个美妙的传说故事。故事中说:古时有一个修建秦始皇陵的男子和秦咸阳宫中的女子,施用计谋逃脱了这次殉葬,跑到山中。大中(唐宣宗年号)初,一个叫陶太白的人与他的儿子进入芙蓉峰采药遇见他们。看见男的穿着古时的衣服庄重文雅,女的鬟髻彩衣,他们对面坐着喝酒。喝完酒后,男的折了根松枝敲壶吟诗,女的和吟曰:“谁知古是与今非,间蹑青云绕翠微,箫管秦楼应寂寂,彩云空惹薛罗衣。”女子还给华山游人赠诗。在秦始皇陵中除了数以万计被迫殉葬的美人和工匠以外,还有自愿陪葬的。那是在始皇死后的第二年,秦二世采用赵高计谋杀害宫室诸大臣及公子时,公子高想逃跑,又怕连累了家族的人便上书说:“臣请从死,愿葬骊山之足。”二世同意了他的哀求,赐给他十万钱殉葬。从葬于骊山的还有秦的其它宗室和大臣。在秦始皇陵东的上#村附近,还发现了一些杀殉墓。这些墓主遗骨零乱,有的头和下肢骨埋在棺椁外的填土中,还有的头骨上射进一支铜镞。这些人可能是被肢解和射杀的。但随葬的器物都比较富丽,有金银器、铜印章等。因此他们可能是为秦始皇陪葬的宗室和大臣。

总之,秦始皇陵中有众多的活人殉葬。用活人殉葬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度的产物,暴露了奴隶主和封建主愚昧、自私和残忍。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