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7年07月25日
第4版
04

一片深情拍珍禽

访《朱鹮》科教片导演兼摄影师徐真

李 斌

听说《朱鹮》摄制组的同志己从朱鹮巢地下山来了,在洋县招待所里,我访问了《朱鹮》科教影片导演兼摄影师徐真同志。

推开门,嗬,都快成了饲养室了。一只小松鼠在老徐的背上爬来爬去,而老徐正在用小镊子将剪碎的肉块喂画眉鸟。床头上一个纸箱里,栖着了只小画眉,墙角衣架上还挂着一个用窗纱自制的鸟笼,一只稍大的画眉在蹦来蹦去。真是野生动物摄影师的住所。

谈起拍摄《朱鹮》科教片的事儿,徐真导演兴致很浓。他说:“秦岭是鸟儿的天堂。阳春三月,这儿万木萌芽,群山披绿,春夏之交,几百种鸟儿在这里集群、筑巢、孵卵,人都象掉进了鸟窝里。”

被誉为“东方宝石”的朱鹮,是世界濒危珍禽。为了给后代留下宝贵资料,徐真导演和助手巴托夫、田春明3人组成的《朱鹮》摄制组,在不干扰不惊动朱鹮的情况下,拍摄朱鹮的生态环境、栖息繁殖活动。在近半个钟头的影片里,以朱鹮为主体的数百个不同的镜头联结在一起,每个镜头都有它特定的要求。比如育雏来说,从朱鹮亲鸟在田中啄食泥鳅、飞起来越过山坡歇脚到营巢树枝上,幼鹮仰头挨次从老朱鹮的嗉囊中掏取食物,然后老朱鹮跳到树枝上,搧动双翅飞起来越过山梁再回到田里去,共十余个镜头,每个镜头都不是轻而易举得到的。

“秦岭是画家的天堂,摄影家的地狱。”徐真笑着说道,“秦岭的山美、水美,但天气变化大,雨天多,常常得等好天气抢拍。”在拍摄朱鹮孵卵时,简易摄影棚的高度不够,他们就在一棵粗壮的板栗树叉和另外两个木杆支点上,架上了三棵木,铺设了几页木板,上面安放长镜头摄影机,后面、侧面刚能容纳二三人,咳嗽一声,支架晃悠悠的,象发生了小地震一样。徐真坐在板凳上,眼睛紧盯着摄影机,瞄准鸟巢,整天守候在那里。累得他腰疼腿痛。就这样,他拍下了朱鹮双亲蹲巢、孵卵、翻蛋等精彩的镜头。今年三岔河朱鹮巢里有4枚卵,孵出了两只毛茸茸的幼朱鹮。林业部批准给他一次上营巢树拍摄朱鹮的机会,而他并没有上树,却想方设法拍上了朱鹮孵卵的镜头,避免了惊扰朱鹮安常的繁殖活动。

老徐今年54岁了,1963年来到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拍摄科教电影硕果累累。1983年,他拍摄的《灰喜鹊》,相继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文化部的优秀影片奖,第12届国际农业环境节“金葡萄奖”,在西班牙隆达举行的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证书。他拍摄的《鸮》,今年初在列宁格勒举行的第38届科学电影节上获奖。《朱鹮》己是他拍摄的第三部鸟类题材的科教影片了。老徐已应英国BBC电台邀请,将于9月参加野生生物国际摄影讨论会。今年年底,《朱鹮》影片将可全部完成。

当我问他为何对拍摄野生动物有这么大的兴趣呢?老徐回答说:“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越来越显得重要了。为了搞好环境保护,重视生态平衡,就要让人们生动地、具体地了解自然。我企图用影片去感染人,希望能在人们的心目中唤起一种了解大自然的兴趣和保护野生生物的精神。”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