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兵败又一因
贾夫育
历史上的赵括,已经成了“纸上谈兵”的代语。人谓他丧师亡身辱国,皆因夸夸其谈的教条主义所致。其实并不尽然。
据《史记》载,赵括兵败,除了纸上谈兵而外,还因其贪利营私之心太重,走的是孤家寡人路线。对于这一点,赵括的母亲是看得很清楚的。
当赵成王委派赵括率兵出征之前,赵母曾上书成王,对赵氏父子有一番比较:赵奢为将时,他以师礼相待、亲自为他端饭送汤的有好几十人,以朋友相待的有好几百人;国君和王室赏赐之物,都分给部下和幕僚;将印在身,不理家事。而赵括一朝为将,便目中无人,傲待部属,手下人“无敢仰视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且经常操心打听置卖田地房产。赵母看到了其“父子异心”,力劝赵成王撤销成命,不要用赵括为将。可惜赵成王听不进去。
赵括代替了老将廉颇,把廉将军治军的一套制度改了,把廉颇所用的军吏骨干也更换了。等到秦将白起断其粮道,二分其军,赵括军心失控,士卒也遂生二心。赵括阵亡后,数十万之众便缴械投降了。
赵括的“纸上谈兵”、志大才疏不失为千古戒律;赵括的重私利而不体恤部属,目中无人也值得为将者所警惕。还有,“知子莫若母”赵母明于知子的眼力故然不错,其使义执言,劝谏赵成王不应任用其子的精神更令人敬佩;而赵成王之弗听,不能知人善任,只能说明他是个昏君,说到赵括的教训,赵母与赵成王的这些作为也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