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闲话“八音”
凤山
我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瑰宝,世界音乐文化的珍品。早在周朝就依据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分别将乐器划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统称“八音”。
“八音”的记载,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金,指金属铸造的乐器钟、铃等;石,指石或玉制成的磬等;土、指用泥土烧制的埙、缶等;革,指用兽皮制成的鼓、鼗等;丝,指用蚕丝作琴弦的乐器琴、瑟等;木,指用木材制成的乐器板、梆等;匏,指用葫芦制作的笙、竽等;竹,指用竹子制作的箫、管等。
随着民族乐器的不断增多,逐渐科学化、系列化,显然古代的“八音”分类法就有了局限。为适应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需要,现在普遍将民族乐器分为拉弦乐、弹拨乐、吹管乐、打击乐等四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