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生活中的“老井村”
冯瑜
西影的《老井》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了大奖,影片随之为世人注目,那渗透着老井村人世代血汗的沉重的土地,震撼着善良人们的心。真有这样的地方吗?《老井》导演吴天明在一次介绍《老井》的会上,谈到了他们体验生活的现实中的“老井村”。
这是山西左权县的一个村子。200多口人中有近80条青壮年光棍汉,人都象水土流失一样地流走了,没有哪个姑娘愿意嫁到这里来,因为没有水。摄制组在这个村子里看到的是到处打的干窟窿,但世世代代的人们却仍在不停地打井,祖辈下来,打了127眼井,个个都是干窟窿。没有水,给这个村子的人们带来了多少困难啊!男人们白天上山劳动,晚上挑个担子到15里以外的地方去挑水。群众告诉吴天明,有一个老大爷,大年三十去挑水,天亮时挑回来,由于精疲力尽,进门时被门槛绊了一跤,两桶水全倒了,老人嚎啕大哭,邻居们看不过,这家给他一碗,那家给他半瓢,才算是过了个年。平常把雨水攒在窖里,农忙时才吃,那水甚至连牛都不喝。
贫穷使这个村子长期闭塞,“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摄制组一辆打前站的摩托车驶进这个村子,几乎全村的人都来摸过,演员们在村子里走,半个村子的人都跟在后面,那原因决不是对影星的崇拜,而是他们多年就没有见过外边的人。这个村子当年给抗日战争出过力,朱德同志来过,杨秀峰同志也住过。吴天明他们去体验生活,老乡们高兴地奔走相告:“中央派人给我们找水来了。”同志们很难过,吴天明说:“我替你们写一封信,你们全村人盖上手印,我们给你们送到中央去。”老支书感动地说:“老吴呀,你要给我们把水解决了,我们全村给你立碑。”这个老支书,几十年采带领大家打了几十眼干窟窿,修了干水库,建了大寨田,没有干过一件有用的事,但这一切能都怪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