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忘不了
晓 曲
三年前,我刚刚开始写文章。
是一个炎热的夏天的下午,我到一家编辑部查找一篇我三个月前寄去的一篇散文。办公室里坐着一位头发掉光了的中年人,一副深度近视眼镜架在他的鼻子尖儿上,他正伏案看稿。门没有关,我走进门去他并没有发现,他正手执一支红毛笔,在稿纸上刷刷地往下划杠杠,只一秒钟,一页稿纸便划去了一多半。我看他那副全神贯注的样子,真不敢打搅他,只好轻轻地咳嗽了一声。
他听见了,没有抬头,只是从眼镜上头瞟了我一眼,威严地问:“什么事?”
我慑懦地说查一篇稿子。
他说;“这里有规定,不用的稿子不退!”说完,又低头划他的红杠杠去了。
我迟疑了一下,向前跨了两步,小声地说那稿子花了我多少心血,多想得到老师的指点。说了好一会,他头也不抬地指着我前面的桌子上的一大堆稿子,说;“自己查去。”就不再理我了。
无奈,我只好一篇篇查下去,查了一个多小时,翻过去的稿件至少有三百余篇,却始终不曾查到我的那篇稿子,只好愤愤地瞪了那个不抬头的秃顶编辑一眼,恨恨地走了。从那以后,这个秃头在我的脑子里存下了深深的印象,几次做梦用砖头把他的秃头砸得满头是血,终也不解恨。还发誓一定要在这家报纸上发一篇稿件。
但半年后,我的另一篇散文被这个编辑部录用了,编辑约我去开个座谈会。那稿子改了几十处地方,我心里十分感激那位为我润湿稿件的编辑,心想,编辑部并不全是秃头那种冷若冰霜的人,我一定要打听到改稿子的这位编辑。
可做梦也没有想到,我这稿子的责任编辑,恰恰就是这位秃光了头发的中年人,我的稿子就是他改的。
你们说,当我见到他时,该说什么好呢?我后来想,也许每天找到编辑部的人太多了,或者我原来的那稿子写的太臭了?也有可能这位老师那天情绪不太好?
但我一直没有敢问他,他早忘了那次查稿子的那个人了。
这件事我总是忘不了。
良友:
前天下午,我遇到这样一件事。
我是个修手表的。那天我拿了一块我没有修好的电子手表,到一家专修电子表的店里,请那位师傅指点一下。我诚心诚意低声下气说了许多好话,那位师傅只冷冷地瞪着我,连眼睛上戴的放大镜也没有取下来,就挥手叫我“走!”我真不懂,现在的人怎么这么冷?人和人难道就是这么一种关系? 王巧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