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山外话人参
于洪乔
人参,有谁不知道人参呢?“关东山三件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一提起它,就好象在人们面前张起一层轻纱般的薄雾,闪现出那么多奇光异彩、充满着神秘的幻景;人参,在多少人们的记忆里不是有血有肉有生命的人呢?是那系着红兜兜跑下山来与孩子们一块玩耍的胖胖娃娃,是诚挚善良的妙龄少女;是朴实忠厚的年轻小伙……
据说,我国古代第一棵人参根是在闪电击中了一条清彻的山溪后,集天地间的土、水、火、气之大成而生成的,于是人参的根便被认为是含有生命的各种要素。四五千年来,把它奉为灵丹妙药。但人参确实具有多效性能,因为它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迄今为止从人参中已分离出二十多种化合物。
人参出产在我国东北山区,习性是生长在寒冷崎岖、人迹罕至的山坡上。所以挖参是十分艰苦的事情,也更多地被涂上了迷信色彩。
上山去找参时,没找到人参互相不能直接说没找到,而要说“没开眼”;找参也不能说找参,而要说“撒目草”:找参时每人手里拿着一个五尺多长的一把粗的棍子,多用铁梨木或黄菠萝木做,用它来拨草,叫作索拨棍。找参时,领头的在一边,另一边的人称为“边棍”,其他叫“腰棍”,这样向前推进搜寻。
人参是年头越多越贵重。当年的只有三片掌状的小叶叫做“三花”,当长出五片小叶的就是二年生的,叫“巴掌子”;分出两个丫的叫“二甲子”是三年生的。六年生的“六品叶”是很少见的参了,因为增到六品叶就不再增了,返回去从“二甲子”开始,称为“六品叶转胎”,这就更珍贵了。
人参的功效、质量的优劣是从人参色泽判断出的,刚蒸完未干燥前呈红色的是优质参,而呈现象没蒸一样白色的就是劣质的。
刚收获的鲜参一般是不能用的,需要经过蒸、晾、晒、剪须、烘干等十几道工序的焙制。
人参入药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都有详细记载。
人参含有人参皂甙,挥发油、人参酸、糖类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在我国历来秘称对医治阳萎、胃炎、瘴气、癌症、关节炎、头痛、失眠、记忆衰退等有殊特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