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也搞点儿“信息反馈”
陈更新
我国影视剧质量的好坏,除了通过各种评奖活动以外,主要以观看人数(即上座率和收视率)来估算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就是议,是在全部拍摄完成、正式上映之后,才能做出判断。而在拍摄过程中,摄制组为了避免“打扰”,通常是在“保密”状态下工作的。象一些耗费巨资的电视连续剧亦是如此。
据报道,墨西哥电视连续剧由于剧作者的精心构思和随时接爱观众的“信息反馈”,因而收视率经久不衰。这些电视连续剧一般都很长,他们并不是等剧本全部写完后才投入拍摄,而是先有整体构思,然后边写、边拍,同时陆续与观众见面。观众反映不错,他们就进一步编织情节;观众反映不好,他们就此打住,结束全剧。假如观众对某个演员的演技特别欣赏,他们就给这个演员多编戏,反之,就安排他被暗杀或病死的情节,让他退出荧屏。
这种“信息反馈”,不但对剧作者是一个考验,也是对演员的考验。而我们在选定剧本和演员之后,通常难做更改。这也是有些导演在拍摄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在拍摄完成后又感到十分缺憾的原因之一。
当然,这种“信息反馈法”的实行,需要打通各种渠道,其中包括剧本审定程序等问题。假如剧本一经审定之后,就不能轻易修改,或者允许修改,也要层层上报审批,大会小会讨论,结果是贻误了时间,观众的“胃口”早掉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