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井》老矣
吉三
一部《老井》,议论纷纷。报刊杂志大说其好!但也有观众叹息“又是一部《愚公移山》”的,于是想说几句闲话。
若说老井之好,我想,其感动处,大约在于它最贴近地还原了生活才令人感动的吧?这主要应当归功于主演者张艺谋。当旺泉(即张艺谋)躺在床上听妻子议论未出世的儿子的名字时,旺泉从冥想中蓦然惊醒,悠然一笑,又突然煞住了笑声,重新“走神”到他的世界中去,观众看到这里,几乎人人都发出一声同情的叹息或理解的嘘声。这情景,每位观众都似曾经历过,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触,这是编、导、演以艺术还原生活的成功之处。
但可惜,老井本质上却是陈旧的。有人说它是又一部《愚公移山》,话虽有点过头,却有一定的道理。老井村自古无水,为生存计,村民历代以井求水,已屡遭失败,井塌人亡者有碑石可计,偏偏到了八十年代,高中生旺泉、旺财诸位又重蹈复辙,终于旺财送了命,巧英离家出走。
不仅如此。依我之愚见,旺泉们这口井似无出水的理由。旺泉这个人,并没有进行过专业训练,仅仅去县里学习了几天,仅仅有一位“总工程师”来这村里转了一圈,就凭籍旺泉及他的同村人这么一股“志气”或日热情,居然就打出一口井来,这无非是“精神可以代替物质”的一种翻版而已。于是我说,电影的结尾,是人为的强加给老井村的,是不客观的。
设想一下,倘若结尾是和历史一样的一次井塌人亡再现,这部影片的历史性和现实性该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对观众又该是怎样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当然,离开社会现实去侈谈电影的构思,是不客观的。作为编导们,他们要让影片引起反响,则首先要让影片能够发行。吴天明说,制造影片结束时观众的热烈鼓掌是很容易的,但让观众看完影片一时说不出话来而处在一种沉默之中,却很难。也许基于上面两个原因,影片《老井》才选择了用石碑字幕米表达难以表达的导演意识,这才有了“又一部《愚公移山》”之感慨的吧?
这样一来,电影《老井》中的旺泉,就不再是什么英雄了,他是在一定的特殊背景中的一个悲剧人物。倘使我们从这个角度去重新认识《老井》,那么《老井》的立意就有了立足之地,这也就是它其所以获得大奖的原因吧?
编导们用心良苦甚矣。但要从影片的侧面甚至背后去认识《老井》,毕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