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7年12月08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一把手 凤姐儿的理家术 收获季节 草率(小说)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我们是合同工 (外一章) 纱厂娱乐室 图片新闻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一把手

——普通人小记 谢强

人称他“一把手”。

其实,他无官无位,只是因11年前的那场事故夺走了他一只手的缘故,人们才这般唤他。

不过,他的确算个能人。凡事真是一把好手,要不,我怎么对他有几分仰慕呢1

年少之时,他便是我心中的偶像了。那是个大唱样板戏的时代,当我撇着童子腔,装模做样唱李玉和的时候,他已经是父亲自乐班中的二胡手了。常言道:京剧三大件,月琴、京胡和二胡。月琴填空,二胡包腔,少了哪一样都欠点韵味。可见他在班中的地位之重要,连我父亲也得高看他几分呢!他呢,自然飘飘然了,拿着大人的架子,与大人们逗乐,全然不把我们小子辈放在眼里。

七〇年,他被派到陕南修铁路去了。轮上我坐了他的交椅。可我知道,他比我拉得好,尤其《江河水》和《赛马》两支曲子,几乎演奏得与唱片一模一样,让你感到吃惊!据说,他就是靠这两支曲子,挤进了三线宣传队,成了位一专多能的“多栖”艺人。起初,我不信那些传说,想他那份五大三粗的模样上台怎对得起观众?可当他从三线分回厂里后,我被真正折服了。可不么?他生旦净丑,打拳摔跤,琴棋书画,样样通行,十八般本事招招惹眼,怪不得连我父亲都骂他:“这嵬子学啥啥成,十二能加一外国,光是不会生孩子了!”然而,我知道他酷爱的仍是艺术。生旦净丑最是丑角演得好,丝竹管弦最是二胡拉得绝。可遗憾的是,命运总在捉弄他,总在他那欢快乐曲中加上些不协和音——

那是七五年,厂里排《沙家浜》,他伴奏之余,上台饰演刁小三,那一招一式维妙维肖,赢得一派叫好声,连前来辅导的专业剧团的老师都赞叹不已。谁想,却被厂党委书记一句“夺了英雄人物戏”的话赶下了舞台。可这小子生来爱表现自己,万不肯做那陪衬的角色,于是愤然退出了乐队,到专业剧团拜了二胡老师和声乐老师,整日泡在宿舍里拉拉唱唱,好生快活,并扬言要报考音乐学院了……可惜就在那时,他的一只手被机器轧断了。殷红的血溅洒在他鲜亮的追求中。二胡演奏家的梦,大学生的梦被碾得粉碎!

年仅二十四岁的他说:“我可以没腿,没有眼,但不能没有手啊!”是的,他追求音乐艺术,把二胡演奏当作一种生命的形式看待,并用生命去殉这个事业。可这一切,都成了枉然。

他,沉默了,麻木了。唯有烟雾和那盒录着他过去演奏的《江河水》乐曲相伴着他。那情景揪心极了,直让人落泪。

八三年,他开始读书,开始钻研漫画和文学创作,纸画了一令又一令,稿写了一摞又一摞。虽未见发表。生活却充实了,学识也长进了。他对我说:“手断了我都没怕,还怕什么呢?我要画下去、写下去,至死不渝。人不在活着,而在于活得高贵。”

我相信他的话,因为我与他是同辈人!塞万提斯不是用一只手写出了《唐吉·诃德》的不朽之作么?

他叫王玉林,今年三十五岁,国棉六厂的一位普通工人。人说齐白石四十岁才学画,他呀,凭着这股扑天盖地的大气,没准四十岁就成了名家了。

王玉林,我们期待着你。

(题图、插图 孟德润)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