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7年12月10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明星”与“名声” 也议《飓风行动》 图片新闻 广受欢迎的娱乐片 穷苦盲艺人的传世之作 图片新闻 我们的弱点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也议《飓风行动》

唐光中

深圳影业公司制作的《飓风行动》与观众见面后,引起了一阵不小的争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不想从电影理论的角度对《飓风行动》进行探讨,只想谈谈谈影片的艺术效果。评价一部电影作品的优劣,不应该忽视观众对象的欣赏情绪,艺术的价值力量在于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叩动和心理深层的刺激。《飓风行动》除了使观众惊讶于令人眩目的竞技表演而外,则是观众心灵上的无动于衷。

无论是惊险片、功夫片、动作片等具有某一方面特点的影片,都必须来源并植根子生活。艺术毕竟不是“拉线人”游戏而是客观生活的真实反映。尤其是惊险片,只有具备惊险复杂、错综曲折的故事内容、情节以至细节,才能产生相应的激烈的斗争(或格斗武打),而《飓风行动》的内容和情节却极为简单,只不过是走私团伙试图偷运特殊物质敌我双方便从电影开始一直打到电影结束,给观众的全部东西或者说是一场“武术表演”,或者说是自始至终的“汽车大赛”。

影片虚构的主题和背景也值得商榷。“我国西南地区强地震中发现了地球上从未见到的激光晶体性极性材料——肯尼斯尼布。”纯属子虚乌有,因并非科幻影片而令观众如坠云雾啼笑皆非,中国大地上竟有这样一个“椰市”,歹徒与地下企业横行无忌,公安人员如此大打和穷追才将禁区突破。这些轻率的构思从“为娱乐而娱乐”的创作动机出发而严重损害了影片的思想意思和社会效果。

诚然,影片编导者是试图“淡化”情节而给观众以娱乐,但编导者忽略了“娱乐”这一概念的含义。难道,任何艺术本身不就是娱乐么?如《西安事变》这类影片就不算娱乐吗?一味“淡化”情节的结果,就如评论者所说:形同“杂技赛车、武术散打”,而使以故事和情节为特点的电影形式就名存实亡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