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8年02月20日
第2版
02

起舞的“龍头”

——陕钢记事

企业精神

艰苦创业 求实创新团结奋进 争创一流

名优产品

一九八七年,中8~12优质碳素钢盘条、中0.2?10优质碳素结构钢丝分别获冶金部优质产品奖。一九八三年以来,硬质合金HO等十一个钢材品种分别获冶金部和陕西省优质产品奖.

如果把轻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比作“凤尾”的话,那么,钢铁工业就是“龙头”。

——题记

从1965年10月起,陕西钢厂经历了23个春秋。在这艰苦创业的岁月里。充满了经营风险和拼搏精神。这个钢铁“龙头”终于腾空起舞了!

一陕西钢厂是全国重点特殊钢厂之一,地处西安市东郊。建厂初期,年产钢仅8000多吨。谁料想,“十年动乱”使得陕西钢厂多年停滞不前,钢产量一直徘徊定5万吨左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该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1980年,钢产量实现了翻番。尤其是企业改革后,他们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技术改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该厂拥有8个生产车间、5个生产辅助单位及两个分厂、1个劳动服务公司,职工达8500名,可生产2600多个不同型号的钢种和金属制品。去年,该厂生产钢125000吨,比1980年增产21800吨,工业总产值突破1个亿,从1980年增加3539万元。经济效益跃上了新的高度。

“龙头”起飞靠的什么?是靠深化改革,挖掘企业内部潜力,狠抓技术改造。

1981年,钢铁市场需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生产任务不足,钢、钢材和利润大幅度下降,全厂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面对现实,该厂领导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品种、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为中心,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500轧机改造和节能技术改造,全面进行质量攻关。1980年,该厂开始650 x 1/500x2轧机联合开坯生产线的改造。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1982年试车成功。650开坯机的投产,不仅提高了钢材质量,增加了钢锭重量,而且填补了我省无大中型开坯机的空白。

陕西钢厂硬是凭一股争强的骨气,靠科学的头脑度过了难关。前进中,他们又开展了学首钢经验,落实经济责任制,推行各种形式的内部承包,1984年又试行厂长负责制。经过全厂职工的努力,他们不仅经受住了调整的考验,而且实现了1年1大步,三年翻两番的目标。1986年实现利润976万元,是1981年的6倍多。

在成绩面前,陕钢的人们没有停步,又投入到20吨电炉筹建的工程上。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拼搏,20吨电炉矗立起来了。同时,他们还进行钢坯修磨机、超声波探伤、钢丝退火炉、加热炉系列等30多项中小型技术改造。1985年,陕钢厂为发展“拳头”产品,又从西德引进了一套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的高速连续拔丝机。

1987年是陕西钢厂值得庆贺的一年,在“六五”计划后期,他们便开始酝酿“七五”发展规划。其宗旨是把陕西钢厂建成一个具有80年代水平的特钢基地。这一年,陕西钢厂钢产量达125000吨,钢材产量达98000吨,钢丝产量达13000吨,产值突破1个亿,实现税利2800万元,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省级标准,被省冶金工业厅正式确定为进入省级先进企业的审报单位。

今年,陕西钢厂的驭“龙”者目标更大了,眼光更远了。该厂从联邦德国引进的小型线材轧机和方坯连铸机的初步设计已通过有关鉴定,并破土动工,预计今年年底竣工。这两项工程,是陕西省冶金系统的重点工程项目。此外,他们还要新建一台30吨高功率电炉以及其它配套设施。到1990年,该厂的钢产量将达18万吨,产值达1.5亿元,实现利税500万元。

我们期待着陕西钢厂这一“龙头”。在三秦大地大展雄威。

本报通讯员 王明光 题图理字 桂维平题图摄影 汪俊喜23

图为陕西钢厂厂区一角。 于晓东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