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8年03月12日
头版
01

把“梦”变成现实的人

——记高级技师夏根旺

模具,是机械制造的基本工具。秦川机械厂二十车间老工人夏根旺在这基本工具革新方面作出了显赫的成绩。

该厂硬质合金模具用稀有金属制成,每个价值约1500元。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这种金贵的东西便报废了。可惜得很,但它又属必然。夏根旺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不顺畅。1983年3月,这个只有中技程度的工人立下宏愿:要使“死”的硬质合金模具“复活”;使新的模具“长寿”!尽管别人认为这是作“梦”。在经历四个春秋的苦熬后,他却把这个“梦”变成了现实。

成功的契机也许有些偶然,但成功本身并不是偶然性的集合体。一次,他来到厂废品库,察看那些报废了的硬质合金模具,他发现,有的模具只是表面上有压痕,于是他抱回去在磨床上做了研磨工艺处理,结果完全符合工艺要求。这一意外的发现,使他惊喜不已。但是,在废品堆里挖潜是有限的。能不能在模具使用寿命上下功夫,从根本上减少废品的出现呢?他决定对模具工艺进行改革。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每天吃完饭后,他到冲床前仔细观察冲床的结构原理;在工人操作时,他又细心地琢磨着模具容易报废的部位,根据查找出来的一个又一个问题,设计了一张又一张图纸。经过一年时间的苦心钻研,1984年,一个使模具寿命提高四、五倍的“缩孔”新工艺终于诞生了!他在已经使用到最大极限尺寸磨损报废的合金模具上,将原碳钢套车掉了二分之一,再重新配制一个比原合金过盈量大于一倍的钢套,然后运用金属材料的弹力性变形理论,经过热处理加工,把车掉的合金模具再装进去,经过冷却后,由于合金模芯受到双层过盈力的作用,迫使发生弹性变形,再经过少许加工和抛光,即可重新应用于生产中。这样,以往完成全年生产任务要耗费27个模具,经过“缩孔”后,只需要5个就能满足了生产需要。

他没有满足,继续在技术革新的的领地求索攻关。近几年来他改制合金模具24件,共节约硬质合金338公斤,价值8万余元。他还利用工余时间先后搞了10项较大的技术革新项目,不但保证了第一线生产的需要,还为国家节约了30多万元的资金。

“缩孔”新工艺是个绝招。有一天,一个老熟人向他描绘了一幅“致富”规划的蓝图,希望他到某厂服务公司献技,成为万元户。可是夏根旺说:“自己是共产党员,决不能把一技之长当商品,向党讨价还价。”那个人讨了个没趣。夏根旺今年50多岁,仍在第一线工作,是所在车间生产工序中年龄最大,资格最老的一名工人。几年来,同龄人都离开了生产第一线,而他却想怎样在退休前为党多出力。

根据他的突出贡献,去年,秦川厂评定他为高级技师。最近,夏根旺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有关方面正推荐将他编入《中国职工自学成才者辞典》。

王振玉张林鹏?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