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不一的《大清炮队》
由陈国军(《无情的情人》的导演)执导,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大清炮队》描写了鸦片战争时期,一支由冒名顶替领赏钱的贫苦农民临时拼凑起来的大清右营炮队,在抵御外国侵略者的战斗中全军覆没的悲壮故事。影片用冷峻的纪实手法浓彩重笔描绘出近代中国农民抗击外侮的组画,形象而深刻地剖析了民族的麻木,迷信意识,在歌颂他们面对强敌自觉迸发出的爱国热忱的同时,促使人们思索“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
《炮队》在全国部分城市试映后,众说纷纭,评价不一,有人说它的电影手法运用到了娴熟的程度,并一扫近年来我国银幕上“形式大于内容”的积弊,导演惜墨如金,不靠矫情虚饰取悦观众。也有人批评该片编导不论在涉及任何一个问题上(如人的复杂,清的腐败、正直的下级军官、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表现出非常陈旧和肤浅的观念和技巧。剧中有这样一场戏,为葬父女扮男装“从军”的少女冯玉舒(刘晓庆饰)大敌当前,勇敢地请求杨千总作主,只要是炮队的嫁给谁都行。悲凉热切的歌声中,帐蓬内少女曲线分明的剪影,全体炮队士兵默默地从自带盖头的冯玉舒面前走过。谓之“古战场献身”。观众评价此“动人情节”过分到了西方人也罕见的地步。这种有意让名角施展表演才能的渲染破坏了影片浑厚的气氛。此时的冯玉舒时时流露的“刘晓庆表演意识”,破坏了角色在观众心目中的好感。有人遗憾地指出,倘若没有女人,没有刘晓庆,这只有男性的“大清炮队”会更感人,更悲壮!
(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