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8年03月31日
头版
01

蓝天的娇子

——记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特级试飞员黄炳新

3月23日,阎良试飞中心的广大科研技术人员和空、地勤试飞人员怀着十分激动和骄傲的心情,欢送本所特级试飞员黄炳新赴京参加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黄炳新,这个蓝天的骄子,以自己超人的胆识,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气魄,为我国的空防事业做出了显赫的成绩,被选为全国七届人大代表,还被推选为七届人大主席团成员。

1985年初,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最新式高速高空战斗机开始投入定型试飞。黄炳新迫不及待地走进试飞总指挥张克荣同志的办公室,开门见山地问:“这种新机试飞的风险科目是什么?”“空中停车,低空大表速,动升限……”不等张总说完,他十分坚决地说:“好,这些项目我都上!”

1986年9月,他终于抢到了一种新机的空中停车试飞任务。所谓空中停车,就是在正常飞行中主动关闭发动机,然后在空中重新点火启动,以检验飞机发动机的性能。这是国际上公认的冒险性试飞。

黄炳新驾着战鹰直冲青天。高度到达7000米时,他毅然关闭发动机,失去动力的飞机猛地往下一沉,他镇静自若。当按下启动按钮时,发动机只是颤动了一下再无动静了,十几吨重的飞机象一个巨大的秤砣,以每秒七、八十米的速度向地面扑去,眨眼间往下掉了1000米,他再启动,没有成功;又继续下掉1000米,再启动,还没有成功!地面上的人们焦急万分,并且做好了迫降的准备。但在险景之中的黄炳新却坚持再试一次,再试一次!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这种刚刚设计的新机只有4架,如果摔掉一架,不但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延长飞机的研制周期,影响国防建设速度,还会动摇人们对新机的信心。一种强烈的主人翁精神,促使他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终于在飞机跌落了近3000米时才启动成功,获得了极其宝贵的科研数据。

低空大表速颤振和打地靶试飞,是新机定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1947年至1956年,美国进行类似试验曾摔掉56架飞机,死亡几十名飞行员。因为飞机一旦进入颤振,瞬息之间就会空中解体。去年8月,黄炳新主动承担了这两项艰巨任务。他勇敢地按照科研要求,在空中人为地制造可能出现的颤振,圆满地完成了试飞计划。紧接着,他又执行火炮打地靶的试飞。对于高速歼击机来说,打地靶中稍有差错连挽救的机会都没有。因为飞行高度太低,万一撞地,后果不堪设想。但是他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一连9次出色完成了一整套复杂动作,每次的高度仅有200米左右。就是说,几秒钟内就有触地的可能!航空战线的人们把试飞称为“把‘脑袋’掖在裤腰上、天天和死神谈判”的工作。然而黄炳新对此却淡淡一笑,他说:“经历的风险越多、越大,自己的智慧就越多,胆量也就越大。”他认为,要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要为党和人民做出突出的贡献,就应该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勇敢拚搏,没有一定的冒险精神,那是根本不行的。他的经历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黄炳新今年刚40岁,但已飞行了近20年,他目前能够驾驶16种型号的歼击机和教练机,并在12种机型上执行过110多项、800多次科研任务,其中复杂科目就有36项,风险科目24项。他曾经14次正确处置空中意外故障,转危为安。他先后10多次立功受奖。在去年的全军英模大会上受到邓小平、赵紫阳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和赞扬,面对中外新闻界“试飞大王”的桂冠、“蓝天骄子”的美称,他总是一句话:“我是人民的儿子!”

(韦克家)?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