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仓颉庙
杜有全
知轩辕黄帝陵者甚多,晓造字圣人墓的鲜少。笔者有幸,一睹为快,虽已月余,仍历历在目。
造字圣人仓颉墓在白水县境内,不知何年河月,何人在墓前建起了气势宏伟的庙宇。但从碑石上考察,可追溯到东汉延熹五年以前。庙周高垣厚墙,南北长而东西短,为一长方形,占地17亩。
庙内建筑宏丽轩敞。主体建筑有山门、东西戏楼、前殿、报厅、中殿、寝殿、钟鼓楼及东西厢房等。戏楼厅殿的彩绘壁画已剥落,但细看,那原作的逸丽风彩仍依稀可见。
现尚存仓颉塑像黑白照片一张在殿中。照片上,仓颉神采飞扬、四目炯炯(传说仓颉是四只眼睛),大概是唐代塑造杰作。
查《县志》考碑文,知仓颉为上古黄帝时人,生于今白水县,享年一百一十一岁,曾任黄帝佐史。当时处于蒙味年代,仓颉用祖传结绳记事,录记史实。大小结绳,形状奇异,年久月深,难于辨识。有一次,黄帝与炎帝为边境纠纷谈判,仓颉从绳结上给皇帝提供的事实出了差错,使黄帝的谈判失误。仓颉羞愧,自动辞职,出游天下,遍访智士,寻求记录史实的最简便,最准确,最易流传的办法。历时三年,大开眼界。回到故乡,仰观行星圆曲之态,俯察鱼龟、乌羽、山川、掌指之势而创造了文字。
世传仓颉造书两卷,至隋代失于兵火。现庙中有块《仓颉鸟虫书》碑石,上面镌刻二十八个字,传说是仓颉手笔。字形曲曲弯弯,状如蝌蚪,故古人称之谓蝌蚪文。
庙内四十余株参天古柏,更使人叹为观之。这些古柏冠盖蔽日、虬枝盘旋、枝叶交错,构成了一幅硕大的空中图案。中有一株名叫“奎星点元柏”,传说是当年仓颉亲手所栽。此柏和黄帝的轩辕柏均为史前树。
仓颉墓冢呈圆锥形,周长四十八米,高四点五米,外设六角形砖砌花墙,东西各有一门。墓东门一幅对联写道:“画卦再开文字祖 结绳新创鸟虫书”。意思是仓颉继承伏羲氏画八卦而创造了文字。西门对联是:“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说仓颉造字,感动了天帝,为酬劳仓颉而降了一场谷子雨,仓颉的陵墓和创造的文字永世配着桥山的黄帝陵,可见仓颉的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