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红高粱》
——《红高梁》剧组与西安地质技校师生座谈纪实
最近,应西安地质技校的邀请,《红高梁》剧组杨风良(副导演)、周友朝(助理导演)、杨刚(美工师)一行三人,前往该校与全体师生座谈。会上,剧组的同志采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影片的创作情况与获奖情况。下面是部分实况简记;
问:请谈一下《红高梁》获奖的意义。
答(周友朝以下简称周):《红高梁》的获奖。第一,标志着我国的电影艺术已经走向了世界。第二,标志着我国有一些年轻导演已具备了冲向世界的潜力和素质.
问:影片上映后,人们的评价褒贬不一,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
答(杨风良,以下简称杨):影片上映以后,我们拍戏的就完成了任务,片子就成了社会产品,至于对片子的评价,那就该有观众来作主人了。由于人们的审美情趣、认识角度不同,评价难免不一,就是我们剧组的同志,也没有权力去评价影片.《老井》获奖后,竟有人写信,骂吴天明,说《老井》之所以在国外获奖,是因为吴天明“把他妈的裤子扒下来,给外国人看”。这只能说我们的欣赏水平太片面,肤浅了。
问:有人认为影片所反映的是中国人的愚昧、无知,你们认为如何?
答(杨):这部影片,写意不写实,运用了虚构的手法.比方,我们国家是富还是穷,外国人比咱们清楚得多.影片所反映的是中国人的一种气质,一种昂扬的民族精神.
(周)补充:有些人原以为咱们国家的影片不可能获奖,获奖后感到很意外,以一种自卑的、阴暗的心理去揣度这部影片,说影片反映的是中国人的愚昧、无知,得到了外国人的同情和怜悯。其实,影片所表现的是一种洒脱、自由、舒展的人生态度。
问:影片获奖后,国家给你们多少好处?
答(杨):西柏林电影节,只发给了“金熊”,这玩儿既不能吃,也不能喝。回国后,陕西省委奖给我们剧组1万元,剧组有60多人,人均不到200元。
问:现在获奖的影片都是反映农民形象的,为何不拍城市题材的呢?
答(杨):因为我们的国家是农业大国,拍农村题裁的影片比较适合.我们认为城市文化还没有形成.
问:据说《红高粱》获奖后,上海影界反映较为冷淡,事实是这样吗?什么原因?
答(杨):所谓反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官方的,一种是民方的。所谓官方的,就是见于报端的评论文章。民方指的是影片放映后,观众的情绪。据我们自己看来是不错的.《红高梁》获奖后,我们剧组曾携带片子到上海复旦大学放映,他们反映很强烈。至于影界的反映,我想这位同学是不是问,上海报刊杂志宣传得少,我没有注意.
问:影片中的主题歌是谁唱的?
答(杨):是我们演员自己随便吼的,不拘一格,既没有山东味,也没有西北情。当时我们几个在后面也跟着瞎凑合.
问:为什么《红高粱》不在国内上映,就去参赛呢?
答(杨):刚好赶上西柏林电影节,在国内制作放映已来不及了。
问:我们平常见到的高粱酒是白色的,而影片中为何是红色的?有什么背景吗?
答(杨):为了好看、吸引人,没有什么背景。 (刘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