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8年06月09日
头版
01

瘦菊乐为金秋开 清兰不图陋室香

余菊兰矢志帮助永寿山区致富而自身清贫如水

本报讯 永寿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助理兽医师余菊兰,从1986年到现在,帮助该县永寿村村民饲养罗斯鸡脱贫致富,使该村的养鸡存栏共计13000多只,纯利润达11万多元。在一村人富了以后,而她仍过着极艰苦的日子。

余菊兰,43岁,19

64年毕业于商洛农校,学的是兽医专业。1965年分配到永寿山区。同时分来9位同学,除一人家在本地的外,其余7人先后调回原籍。她没有走。她决心用自己的知识帮助没钱买油盐酱醋的乡里入致富。

1984年,她在省农校阎风琴老师的帮助下,首次向永寿县永寿村引进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罗斯鸡种,这种鸡属高产的蛋肉型鸡,经济价值高,成活率低,饲养难度大,为了让农民很快掌握饲养罗斯鸡的科学方法,她先后在这个村办了10多期学习班。对工作她认真负责,从制栏、测温、喂食,以及到疫病防治,挨家挨户地手把着手教给村民。由于长期分居,她没有时间去照顾在西安工业学院教书的丈夫,没有时问侍候瘫痪在床的母亲,孩子从小寄养在别人的家里。直至不幸发现患了子宫癌,手术的前两天,她还在村子里给鸡打防疫针。

经过她几年的艰苦努力,永寿村变成了养鸡专业村,村民很快富起来了。过去发愁油盐酱醋钱,现在盖瓦房,打家具、买电视机已很普遍。农民秦玉川,过去粮食吃不到年底,1986年养了90只罗斯鸡,不但日子立时红火,当年还抱回一台电视机。

到目前,在永寿县象永寿村一样的养鸡专业村已发展到16个,去年余菊兰被评为省优秀知识分子。

余菊兰使永寿村农民已经脱贫变富,但她自己至今还过着极其清贫的日子,她和丈夫的工资都很低,两个孩子正在上学,瘫母每天要吃药看病,她家没有任何“电器化”,床、桌、椅是学校配给的,前不久她掏17元买了一个小圆桌,这算是家里唯一象样的家具。尽管如此,余菊兰仍感到十分欣慰,她认为:只有富了大家,才能衡量出一名科技工作者的价值。

本报记者 翟龙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