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商品价格
——市场漫谈之一
贾同新
如今买东西,既方便又麻烦。
除了少数商品外,其它日常用品,到处可购。吃穿用商品全面紧张,大量商品有价无货,大量商品凭票供应的时代已经结束。碱面、食盐、八角、火柴、肥皂这些生活离不开的日常用品,人们再也不必托亲求友,四处奔波购买了。
前些年,你想买个热水瓶,只要走进渭南百一商店,就可知道全城的热水瓶的价格。现在,你的购买决心不那么好下了。比如天津产202型飞鸽加重自行车,目前渭南就有236元,232元,228元,222元等几种价格;酒迷们爱喝的四川剑南春酒厂出产的绵竹大曲,有卖6.25元、6.00元,而付食公司益民商店却卖5.44元。这价钱,就逼着你买东西时,得多跑几个地方,多瞧几种商品。还应了一句俗语:货比三家不吃亏。
这几年,人们最为敏感的,莫过于物价的波动了。但是,有一次电视机涨价,在渭南却没有引起反响。87年10月28日,市五金公司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调整了几种电视机的价格,以黄河牌十四时黑白电视机为例(当时这种电视机处于平销状态),调价前的市场零售价为414元,市场调价后为428元,这次调价,人们似乎没有觉察,笔者于当年的11月6日追踪调查,发现国营商店对此若无其事,百货大楼和五金公司侨汇商店仍按414元销售,百一商店卖412元,优河商场仅卖391元。
人们习惯了过去商品价格30年一贯制,面对今天的价格,心头产生了疑惑和诧异。
为什么国营商店,同一商品却不一个价?
原来,这些现象的背后,有一只无形的手——价值规律正在悄悄地伸进市场,开始对社会经济生活发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