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8年07月02日
第3版
03

关于第二职业的讨论

不应也不必运用强硬的行政手段去禁止第二职业必然兴起也将自然消亡

蒲城氮肥厂 李红生

贵报就职工第二职业的讨论,一则:能。一则:不能。到底该有何结局,笔者认为:对职工从事第二职业不应运用也不必运用强硬的行政手段去禁止,而是应该积极发展生产,增加职工收入,提高职工生活水平,并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积极引导职工参加企业管理,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到企业经济工作中来,从而为职工第二职业的逐步消亡创造条件。

现阶段,职工的第二职业之所以有较大的发展,是有它出现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

一、社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乡镇、街道和个体的小企业大量涌现,这些小企业在竞争中要得到生存和发展,迫切需要各种技术力量和办厂能人。但碍于体制,这些要求难以得到满足,所以只得利用部分职工的工余时间来解决。另一方面,当前我们社会的服务行业以及人民的日常用品、家具制造等行业,远远满足不了需要。这样,大批有技术、有条件的职工从事第二职业就应运而生了。二、随着政策放宽,人们思想得到解放。过去职工被死死地禁锢在企业里,稍有越轨,就会扣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大帽子,受批挨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职工从事第二职业不再被批判,受冲击的政治风险以及精神上的后顾之忧不再存在。三、农村和城市实行改革后,农村专业户和城镇个体经营户迅速发展,这股“冲击波”影响着企业职工。职工在企业中创造的价值是比较高的,但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把企业收入中的大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公共事业;加上目前某些企业中还存在着吃“大锅饭”的现象,职工多劳不能多得。这样,职工的个人收入就少了,而职工第二职业所创造的价值虽然不大,但其收入基本上都归职工个人所有。两者存在的差距,促使职工乐意去从事第二职业。此外,还有些其它因素。如近几年副食品价格上涨,高档商品不断涌入市场,促使了部分职工考虑设法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允许教师、科技人员到其它单位兼课和兼职,使职工从事第二职业有先例可援等等。以上这些因素,使得职工搞第二职业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职工的第二职业目前已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第二职业最终是要自然消亡的,这是由于:

一、随着企业生产的发展,分配制度的改革,职工在企业中的收入将迅速增加,这样使职工从事第二职业的物质动力将逐渐减弱,一旦达到下面目标:①企业职工的收入达到或接近于个体经济户的收入;②职工在企业中单位工作时间的收入达到或接近从事第二职业单位工作时间所得的收入。这时,职工从事第二职业就缺少了内在动力。

二、职工不仅有物质利益的要求,更有精神生活的追求。当职工的生活还困难的时侯,他是无暇顾及精神生活的。但是当职工的收入大量增加、生活显著改善的时侯,他们就会以空余时间去进行精神生活的追求,而不再愿意从事第二职业。

三、随着企业实行改革,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职工收入也与企业经营好坏密切挂钩,这都使职工更加关心企业。当职工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才能都用在企业上的时候,哪里还会从事第二职业呢?

还有些其它因素,诸如企业管理制度的建全,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的矛盾得到缓和等,都会促使职工的第二职业逐渐衰退,最终趋于消亡,或者使第二职业转变成为第一职业。

(编后)《关于“第二职业”的讨论》从4月30日至今,已经两个月了,编辑部收到大量读者来信,赞成的是大多数,反对的是少数,也有一部分来信持中间态度。今天,我们把蒲城氮肥厂李红生同志的来稿,作为我们这次讨论的结束语,刑发出来,以供参考。

关于在职工中是否开展第二职业,在哪一类职业中不可开展和如何管理好第二职业这些问题,因为是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我们还找不到一个权威单位发表一个总结性、政策性的意见。我们确实找过,也确实没有找到。我们想,既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就通过第二职业的实践,慢慢寻找有关指导开展第二职业活动的原则方法吧,这是我们目前可能采取的唯一态度。 良友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