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一位女劳模的苦衷
人们一提起劳模,羡慕者有之,嫉妒者有之。可劳模本人是如何对待这一荣誉的呢?8月底,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纺织系统的一位省级劳模。为了避嫌,她让我不要公布其姓名和单位。
这位劳模是某厂准备车间的一名组长,看得出,她是位心直口快的麻利人。她告诉记者:“我最怕当劳模。因为,当上劳模有一种精神上的压力。”她的班组共有26人,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本小组的生产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走在全厂的前列。她不但这样想,也这样做。可不是吗,组里哪个同志有事请假,哪个工种缺人,她就顶哪个工种,全组有7个工种,她无论干哪一样,都很熟练。可自己家里有事,宁可让丈夫请假,她也不敢离开工作岗位。做家务、带孩子的事就自然落到了丈夫身上。为此,她深感不安。
组里的同志之间有了分歧,她总要设法调解。如果谁对她有意见,即使对方错了,她也要主动找到对方交谈,沟通思想,消除误解,像大肚佛如来一样“笑纳一切,容忍一切”。她总是牢记着自己的身份。就这样,还要遭到不少人的非议,难怪她慨叹“人盲可畏”。
每次她被评上先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感谢大家。她说:“这是全班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每次得到荣誉或奖品后,她都要买一些糖、烟等分给大家。有时还请大家去吃一顿羊肉泡。这种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可以使众人得到心里上的平衡。她说:“我是大家选出来的劳模,又不是我非要争着当上的。因此,不管干什么,都要想在前,干在前。可劳模也是人,如果经常处在这种状态下,有谁能吃得消。”现在,这位省劳模患有十二指肠溃疡和乳线增生等疾病,虽然组织上曾让她外出疗养,但她的身体已垮了。做人难,当劳模更难呀! 本报记者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