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蒙作品参赛落选说起
马腾驰 恢弘
在《青春》杂志社举办的首届中国微型纪实文学青春奖大赛中,著名作家、文化部部长王蒙也特意撰写了三篇稿件参赛,除《羊拐》荣获三等奖外,其余两篇均告落选。这一消息披露后,引起不少人的兴趣。
据悉,这次“青春奖大赛”一改过去文学评奖中轻文稿,重名人的弊端,采取新的评奖办法。即参赛者及其作品一律编号,评委们完全根据作品的艺术质量进行选拔,不再顾及作者的资历、名望。这次获奖的25位作者中。多数是来自基层,初涉文坛的业余作者。他们的作品是从3万件征文稿中硬硬梆梆挤出来的。这一做法,无懈可击,增强了评奖的透明度,真正达到了以质定稿的目的,一反那种“马太效应”的不良影响。一些业余作者说:“来真家伙还是美!不然我们这些无名之辈想露点头角太难了!”
笔者认为,这种不拘一格选佳作的形式于文学事业的发展是大有禅益的!其它报刊如有征文评奖之类,不妨也向《青春》学学,来个“秘密行动”以增强恢复文学的可信性和神圣性,不知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