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8年12月01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人间重晚晴 从王蒙作品参赛落选说起 罕见的秦盾 关于“牢骚”的牢骚 图片新闻 巧将药名入对联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关于“牢骚”的牢骚

高时阔

电视系列节目《河殇》播出后,赞之者甚众,贬之者亦不乏其人。见仁见智,各人言其所欲言,这正是当今政治清明、学术(艺术)民主的标志,自然无可非议。然而我对贬抑《河殇》者中“高级牢骚”一说,由不得想发几句“牢骚”。

在过去,“牢骚”是发不得的,“高级牢骚”尤不可发。1957年,一群天真的读书人以为发“牢骚”的时候到了,便颇为坦诚地发起了“牢骚”,还没等他们过“瘾”一个个便先后倒了霉。两年后,彭老总以其盖世之功勋、开国之重臣,在庐山党的会议上仅仅发了一通书面“牢骚”便被革职贬谪。自那以后,终于抑制了一些人的“牢骚”欲。

中国的今天不容否定,中国的昨天也不容否定。于是人们只能高唱:“形势一派大好!”“我们的祖先比你强!”甚至当外国人在中国的国土上砍中国人的脑袋时,国人也会以“中国人的脖子不一般”引为自豪。“妈妈的,洋人的刀有什么了不起!”

毛泽东主席生前是很善于平息别人的“牢骚”的。对他老人家1949年4月29日所赋《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诗中的“牢骚太盛防肠断”,我一直视为座右铭,并受益非浅:身体还好,政治上也没怎么倒霉。据柳亚子先生1947年4月7日(即柳先生作那首“牢骚”诗《感事呈毛主席》之后第十天),《北行日记》中所记,柳先生当时心情确实不好,爱生气,爱骂人,但彼时自己已有所悟,“以后决心请假一月,不出席任何会议,庶不至由发言而生气,由生气而骂人,由骂人而伤身耳!”后经毛主席赋诗一劝,柳先生果然洗心革面。一年后赋《浣溪沙》歌颂盛世,终于半点“牢骚”也没有了。

一个安于现状,没有任何“牢骚”的民族终究难以成为强大的民族。今天,《河殇》的编导者们发了“牢骚”(并被某些人誉为“高级牢骚”)既未因之而“伤身”,又未因之而“丧命”,这或许正是我们这个民族终于会强大起来的先兆。

放大 缩小 默认